实践是最好的道德教育,在全程参与我系道德讲堂筹备过程中,引发了我对班主任工作实践点点滴滴的反思与体验,我深深地感受到,当好班主任贵在有担当精神。
首先,班主任的担当精神是小事的坚守。选择了班主任工作,就选择了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对学生成长的关注,是为学生发展而点滴努力的意识,是为更有效的工作而日积月累的思考。我深知,面对五年制学前教育这群未成年学生,我们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也许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许不能为学生的发展起到震撼性的作用,但我们从没有懈怠和放弃。因为我们明白,一次简单的谈话也许能让弱势者不再孤单,让绝望者看到希望;班会上的一句话也许能影响学生一生的时光;一次班级活动也许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和信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让学生充满力量。这些事情虽然细微平凡,但它都是为学生的发展而点滴积累的。为了写好主题班会时的发言稿,我们用几个星期的时间修改、斟酌;为了做好一次个别谈话,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调查、研究;为了组织好一次班级活动,我们反复准备、完善……对小事的坚守,就是班主任的担当。
其次,班主任的担当精神是情感的释放。维系班主任担当精神的动力是什么?就是情感,是对学生最真诚的关爱,对教育最强烈的热情。相对于家庭教育,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缺少先天的血缘之情。但情感是可以塑造的,它需要双方坦诚的付出和交流,尤其是班主任一方。当你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去追求时,学生的良好发展就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会愿意为他们的成长倾心付出,会关注他们的成功、挫败、进步、困境,会融入到他们的快乐、悲伤、喜悦、失望中。你会认真去做每一件事,新生入学教育、个别谈话、主题班会、陪同学生去医院、日常查寝……因为我们知道,班主任付出的不仅是时间、精力、汗水,更是一份情感,这些事情能让学生更进步、更成熟、生活得更好。在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乐于担当,这是一种快乐,快乐的源泉就在于对学生真切的情感。
再次,班主任的担当精神是学习的驱使。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时代对班主任角色的定位越来越多样化,班主任在工作中关注学生的“点”也越来越多,学生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综合素质都成为新的关注点。同时,社会对班主任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宽泛。教育科学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人文与社会知识、所带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都写进了班主任的知识体系,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反思与总结能力、学习能力都纳入到班主任的能力要求中,这些都是班主任需要担当的。对于班主任来说,勇于担当,最实际的做法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接受这些知识和能力要求。担任班主任以来,我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班级管理、人际沟通、演讲口才等专业知识,这些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加理解了班主任的使命。
勇于担当,是一种信仰;乐于担当,是一种情感;善于担当,是一种能力。班主任的担当,既体现在对事业的信仰和教育的忠诚上,也体现在工作的细节和生活的琐事中。
(赵艳,教育二系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