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红网】改革让教师拥有更多获得感

时间:2015-09-11 浏览量: 作者:


  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勉励广大教师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9月10日人民网)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近平主席的谆谆嘱托,把解决农村扶贫短板、扶贫先扶智的期望寄托在乡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国培”教师的期待。伴随着这些温暖的问候与祝福,随之而来的是持续开展的“国培计划”,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五大红利”,多项改革让广大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赢得更多真实的获得感。
  
  从安全感、归属感、荣誉感,到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伴随普通劳动者的尊严提升而水涨船高。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岗位需要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教师甚至可以和“天地君亲”同列,当下党和政府着力提升师范生、师范专业、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让能力提升、素质挖潜贯穿教师职前职后,体现了国家让“尊师重教”传统回归的决心和诚意,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论文不再是硬杠杠……比之过去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当下的导向更为明确、措施更“接地气”。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要想补上这个短板,惟其努力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让农村和边远地区1270万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使之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方能保障让那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塑造孩子的灵魂中小学阶段是基础。想培养拥有健全独立人格的孩子,必须首先拥有独立健全人格之教师。惟其让广大教师真正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使之从繁重的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方能心无旁骛地去开展“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孩子们才能沐浴对等的阳光、接受良好的教育,祖国的未来才会更加让人充满期待。相信伴随《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以及面对中小学的各项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教师在为下一代默默奉献的同时无疑也会拥有更多获得感。
  
  文/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