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飞天评论】高校思政课入脑更须入心

时间:2019-04-01 浏览量: 作者:胡文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让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是党中央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就是通过进教材、进课堂,最终“入脑入心”。那么,何谓入脑?何谓入心?入脑与入心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高校思政课为什么提倡入脑更要入心呢?

所谓“入脑”,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学生头脑,要求他们准确、全面、深入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着力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理论修养和方法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主要解决的是青年学生的“是非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所谓“入心”,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从思想觉悟、理想信念、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发自内心地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主要解决的是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显然,“入脑”是“入心”的基础和前提,“入心”是“入脑”的结果和目的。只入脑不入心培养出来的是“学问僧”,既入脑又入心培养出来的才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说在中小学阶段思政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从知识、方法层面接触马克思主义,更多地从感性上认同马克思主义、拥护党的领导,从小就在他们内心深处埋下信仰的种子,到了大学阶段思政课的主要目标则变成了全面、系统、深入地讲解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将这种认同感上升到理性,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融入到青年学生的血脉和灵魂。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他们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良好的精神养分和及时必要的思想引导。给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就必须运用而不得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要善于跳出马克思主义谈马克思主义,既要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传统文化、其他思想家的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梳理,也要对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当代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之进行客观、深入的比较和鉴别,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阅读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学好用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显然,讲好大学阶段的思政课要求很高,大学思政课教师必须信仰坚定,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活学活用,既要能够吃透教材、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关注时政、关注青年、关注身边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能够在课堂上精准表达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心组织课堂教学,用逻辑的力量、思想的魅力、方法的科学去感染青年学生、说服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循序渐进地铸魂育人,从而达到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