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长江网】黄星同志爱岗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时间:2018-03-03 浏览量: 作者:胡文江

  日前,一篇题为《“过劳死”式爱岗敬业你会学习吗?》的文章备受热捧。该文在肯定十堰脱贫干部黄星同志爱岗敬业高尚精神的同时,联想到近日某地医生“怒怼”当地卫生行政系统“过劳死”式的先进典型宣传,主张不要将“过劳死”包装成为值得讴歌学习的新闻点。

  2月27日凌晨,45岁的十堰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黄星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英年早逝。黄星同志生前系全省扶贫系统的业务骨干,多次被国家扶贫办和省扶贫办抽调参与各项考评督导工作,牺牲时履职十堰市扶贫办副主任不到三个月。(3月1日《湖北日报》)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核心要求,“敬业奉献”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核心要求,“爱岗敬业”是集体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黄星同志1996年调入十堰市扶贫办从事扶贫事业21年。他工作敬业,撰写了大量调研报告,起草了大量讲话、文件和规划,为十堰市脱贫攻坚奉献智慧和心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无愧于新时代的人民公仆、民族脊梁和时代先锋。

  最近网上那种“我们不学‘过劳死’,我们要好好活着”的论调甚嚣尘上,对此大家应该搞清楚究竟应当向累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学什么?是学习他们加班玩命、不爱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恰恰相反,我们所提倡的应当是他们那种“爱岗敬业”的集体主义精神,而决不是某些人所谓的“学习‘过劳死’”。

  宣传这样的典型不但需要找准宣传点,同时也要找准宣传对象和重点。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年轻人干事创业,同时也特别关心年轻同志“不能老熬夜”。因此,对于那些责任心强、执行力强、业绩突出者,我们应当提醒他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应当呼吁他们在履职尽责的同时爱惜身体、劳逸结合,决不能因为加班而把身体拖垮了。

  那么,究竟哪些人更应该向这些先进典型学习呢?毋庸讳言,五个手指伸出来不是一样长短的。现实情况是:同样作为党员干部,有的人有担当、肯负责,也有的人就是混日子,这也并不少见。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先进,同时也应当着重要求那些工作态度、水平、业绩一般,执行力不够强,尤其是那些拈轻怕重、业绩考核倒数的同志向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学习。

  实事求是地讲,之所以会有人始终超负荷运转,就是由于我们的工作的确存在有人缺位的现象,有人缺位就得有人补位!就是由于有的人该负责时不负责,该担当时不担当,才会倒逼另一部分人不得不通过加班,不得不透支自己的青春和身体方能达标完成任务。搞清楚了这个前因后果,敦促那些作风庸、懒、散的向先进典型学习,方能让这种工作强度上的此消彼长趋于平衡。

  正所谓“一根筷子轻轻易折断,众人划桨开大船”。当我们面对“过劳死”的时候,决不应该冷漠麻木,而应当反思自己是否尽到了本职,是否愿意像先进典型那样肯为集体多出一份力,尤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可以跟着别人公然叫苦叫累?唯有每个人都能履职尽责、爱岗敬业、务好本职、有所担当,方能避免有人因负担过重、孤军奋战、独木难支的悲剧重演。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精准脱贫全面小康,这是中央赋予全党的政治任务,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关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乎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每个党员都应该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 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觉悟和思想准备。试想,如果人人拒绝履职尽责,人人做不到爱岗敬业,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变成什么样?一个过度追求个人主义、无视集体主义的社会最终会走向何方?

  和平年代,为人民群众安康幸福而累倒,死得其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王杰同志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样的要求首先是针对党员干部的。前不久,黄星同志还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作了《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发言,而今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可人人都应该向这位可歌可泣的好党员、好同志、好公仆致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带头学习他的这种爱岗敬业精神。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惟其不畏惧、不退缩,勇敢地继承脱贫攻坚楷模黄星同志的遗志,主动地挑起他的担子,坚定地走上他没有走完的道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着脱贫攻坚等三大战役的目标接续前进,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