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动向新闻】车城“车改”让一官回归百姓

时间:2016-04-05 浏览量: 作者:胡文江

  最近,秦楚论坛贴文《多次在公交车上碰到领导干部》火了。楼主称“今早上班搭乘29路公交车,车上人很多,在车上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其中一位是副市级领导干部,还有一位是某部门一把手(正县级),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也说明我市车改进行的非常彻底和到位!”

  顶贴者的回复也是五花八门:“我给一位认识的正县级女领导让座,人家不坐,搞的我尴尬一番”“在28路车上看到市里面的常委!”“公车早该取消,给点补贴自已买车、打的、座公交,又节约,又环保,若自已走路还锻炼了身体。”从这些或点赞、或自嘲的回贴中不难看出,十堰“车改”无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十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于今年元月25日正式启动。众所周知,做好公车改革,既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举措,更是减少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需要。十堰从保障政务运转、妥善处理利益、节约开支、分类有序的角度提出总体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支持车改,力争到3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党政机关公车改革,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公车改革。

  一谈到“车改”就让人联想到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十年坚持上书中央“车改”,他的“屁股底一座楼”的比喻并非耸人听闻,他从财务专业的角度算了一笔经济账,用大数据说话,认为落实车改每年“可节省千亿元”。在我看来,他对车改的一贯主张和坚持最终让委员提案上升为国家意志,硬生生地动了成千上万官员的奶酪,不止是节约财政开支的问题,实则挽救的是官员和政府的形象,也让更多党外人士对“中国式”民主和中央全面深改的决心与诚意更加有信心。

  超大规模的公车存在的确“方便”了官员的工作和生活,可是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政府形象、人民公仆的形象。当领导干部通讯费报销制度被取消,公车改革落地,“特权”的光环正在从官员的头上慢慢消失,服务型政府的形象也正在慢慢树立。让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有信心,叶青委员为全国的参政议政者树了一个标杆。

  对于车城十堰的老百姓来讲,官员出门搭乘公交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2011年9月,时任十堰市长的周霁就曾多次乘坐公交车调研,当地群众印象深刻。他认为,城市公交“应当成为车城十堰的一张流动的名片”,引发了打造十堰“车文化”的热议。笔者在《“车城”市长体验公交服务之断想》中认为“市长体验公交服务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日的公车改革能够在这里顺利落地,多少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历史和现实无数次地证明,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克难攻坚、破解难题的法宝。当官员经常性地深入厂矿车间、田间地头,甚至老百姓在街头,在菜市场、在公交车上偶遇官员不再是新闻,走群众路线才不至于是一阵风。对于地方领导干部,老百姓过去只能在电视上与之“隔屏相望”,而轿车里的官员玻璃摇起来,必然是隔断了地气,也往往是割断了与百姓的血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内乡县衙“一官也是百姓”的对联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显然,“公车”改革不仅仅让领导干部重新“回到”了人民群众中间,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清醒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无论自己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官员从来都是身为百姓的父母生的,也是由民脂民膏供养的,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做到当官要为民做主、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好务就是自己的本分、职责和使命所在。

  “公车”改革无疑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和这项改革深入推进相生相伴的,无疑是政府部门的转型,以及官员为官理念的转变。车城的“车改”是全国车改的一个缩影,也预示着这项改革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让老百姓对未来的改革更加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