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教育评论 > 正文

【理响红笔】厚植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

时间:2024-03-18 浏览量: 作者:胡文江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他在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还从“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进而,又从“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三个维度赋予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核心要义。

思政课教师必须厚植家国情怀。

如果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雄心壮志,那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壮语则将如何实现这种志向表达得更为生动具体。无论是心忧天下、胸怀苍生,还是苟利家国、为国为民,“家国情怀”始终是走向文明的中国人忠诚所在家庭、感恩所在族群、报答所在国度最为朴素又高度社会化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抽象的国家与民族,更囊括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美丽的大好河山,以及具体的家庭、具体的人。

进入新时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就演变成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于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就历史性地落在了教师身上。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因此,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培养家国情怀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问题,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求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学生坚定拥护党的领导,作为思政课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把对党忠诚教育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并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思政课教师的任务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性是其根本。必须在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讲好新时代的故事的基础上,传播好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时,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网络评论等路径,做到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切实打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有志青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政课教师必须厚植传道情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古代,“道”的本义是指“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天地法则。无论是天地法则,还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虽然客观存在,却可以被人所认知与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因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真理性、规律性认识,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把14亿多中国人团结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及党的创新理论旗帜之下。因此,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就是追求真理、笃信真理、传播真理、捍卫真理。这里所传的“道”,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传道情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执着追求。”这里强调的就是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教学中要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讲清楚、讲透彻,也要注重把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明白、讲得让人感兴趣,切实解答好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道理。

思政课教师弘扬“传道”情怀需要破立结合、守正创新,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的基础上,也要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思想的魅力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在指导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直播带货、打工创业,主题创作、网络评论等活动中接触现实、认知社会。善于带领学生在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讲时政,在古今中外的对比中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给学生带来良好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思政课教师必须厚植仁爱情怀。

仁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仁爱就没有教育。“仁爱之心”对普通人来讲首先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岗敬业,等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核心品质,是中国独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师不同于普通的“师者”,更强调对人的灵魂的塑造、意志的锻造、心性的锤炼、精神的洗礼以及信仰的坚定,是人类进步真正意义上的“领路人”。必须做到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人民教师职业,热爱所有的学生,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甘为人梯、甘于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教师是一种职业,因为有了“师爱”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思政课教师的教育过程既要重视“授业”更要善于“解惑”,既要教会学生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维,也要重点解答好学生的疑惑和现实中的真问题,特别是要敢于并善于和学生对话,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和广泛的社会调查实践,让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真正能够回答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从而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厚植仁爱情怀,思政课教师需要坚持不懈地用播撒仁爱、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用自己的爱去点燃学生的爱,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好用活教育实践环节、寒暑假,以及互联网和大数据工具,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科学普及、法治宣传,义务诊疗、心理咨询,支农支教等等,引导他们处理好知与行、学与用、输入与输出、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审美与审丑、成长与成才等诸方面辩证关系,教会他们用老师的方式去了解、关心、尊重、帮助和成就自己和他人。

(作者:胡文江  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汉江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