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 文艺评论 > 正文

陈华文:阅读滋养人生

时间:2024-04-23 浏览量: 作者:陈华文

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全国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以此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我觉得阅读对于个人而言,是一辈子的事,就如同吃饭、喝水和睡觉,是生活的日常。坦率地讲,我就是一个爱阅读的人,乐此不疲,并收获了阅读的惊喜。

2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那阵子,迷恋文学,虽然工资不高,但我不断地购买文学书籍。明明学校图书馆里这类书籍不少,可我偏偏喜欢买下来,一边阅读一边在书上勾勾画画,那种感觉妙不可言,至今我的阅读都是这个习惯,不动笔墨不翻书。优秀的小说作品中,人物和故事往往是虚构的,但是呈现的主题和思想,往往都是真实的、深刻的。有人说,长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我对此深以为然。尤其是在阅读了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之后,给我心灵带来极大震撼。记得一年春节假期,我去走亲访友,手头就拿着《白鹿原》,亲戚们在喝茶聊天,有说有笑的,我却沉迷在小说的叙事中,对于田小娥的命运唏嘘不已。

那时在工作之外,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阅读上。寒冷的夜晚,我捂在被子里读书,记得读巴金的《随想录》,我浑身来劲了,又穿起棉衣棉裤,坐在书桌前慢慢品读。我在阅读中悟出这个道理,文人为文要讲真话,要知行合一。这应该是一个常识,但是真正能做得这一点并非易事。写作要讲真话,文字要见真性情!多年来,这成为我写作追求的目标。

阅读和买书相伴而行。逐渐地,一室一厅的公寓里,到处都是书。不仅书柜上放满了书,床上、沙发上、椅子上、地上都是书。2001年至2010年,我阅读了中外文学史上的部分经典。读书往往就是这样,当读得稍微多了一点,就感觉还有很多很多的书需要读,真是书海茫茫啊。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不可能读完所有的文学经典,只能根据爱好选择性地读。真正爱读书的人,估计和我同样的感受:读书让人愉悦,也充满遗憾。

书读多一点,不免就喜欢与一本书“对话”。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写一点片段式的阅读心得。每年下来,差不多有七八万字,还把这些阅读心得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和身边的文友们分享。从2011年开始,我经常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就开始撰写篇幅完整的读书评论,尝试着给报纸副刊投稿。我现在都记得,针对《上学记》撰写的书评,很快在北京一家大报发表,这给我极大的自信。从此,我不仅读书,还顺手撰写书评,我的运气很好,加上各大报刊编辑老师的厚爱,书评都接二连三地发表,其中,我在《中国环境报》就发表了不少书评。

阅读让人上瘾,写书评也上瘾。我不断地读,不断地写,2015年,我发表的书评差不多有30万字。我从中挑选出10多万字,整理成评论集《最是书香》,然后向商务印书馆投稿。没有想到,出版社编辑对我的评论集很感兴趣,决定出版!我本来就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有想到得到了出版社的认可。商务印书馆在出版界有广泛的影响力,自己的评论集能在这里出版,真是一种荣耀,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2016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评论集,这个评论集后来还获得了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读书、发表书评、出版评论集,成为我工作之外最惬意的事。《最是书香》出版之后,我还出版《家国书事》《书山问道》《寻找文心》等文艺评论集。慢慢地,我的阅读开始缩小边界,聚焦自然生态文学文化类和艺术类书籍,评论也对此紧密展开。2019年,我出版了自然生态文化主题的评论集《山河气韵》。该评论集同年还获得湖北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的扶持。今年年底之前,我的第二本自然生态文化评论集《山河锦绣》,也将公开出版。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在20多年的阅读中,我的知识丰富了,人也变得豁达了。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烦心事,只要捧起书,就会烟消云散。优秀的书籍是可信赖的朋友,更是良师。正是因为阅读,13年来我发表了300多篇书评、出版了5本评论集。这些成果成为我职称晋升的重要砝码,也让我在文艺评论领域找到了自己的方位。现在和将来,我的阅读和写作还会继续,这已经是我生命的组成。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