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聚焦 > 正文

【楚天评】东湖评论:别有天地非人间,一到安陆心自闲

时间:2023-07-21 浏览量: 作者:付云 王丽

欢聚李白故里,共享文旅盛宴。7月20日,以“李白文化与全域旅游”为主题的网络评论大赛在安陆正式启动。本次大赛邀八方宾朋、挖李白富矿,旨在进一步传承、弘扬与唱响安陆李白文化,推动构建起安陆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的发展新格局,让更多人在走进安陆、品鉴安陆中奔赴“诗和远方”,共同描绘安陆以文化话旅游、以旅游促经济、以经济强民生的发展新图景。

城市因文化而兴,文化让城市更富底蕴。安陆,一座太白文化气息浓郁、人文历史悠久厚重的城市,素有“李白故里”“银杏之乡”“千年古县”之称,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盛地。早在大唐期间,诗仙李白曾“酒隐”安陆十余载,览荆山楚水、游大江上下、访人间古迹,吟诗作赋名扬天下,经典佳作数不胜数,为千年古城根植了浪漫的文化基因、文化元素、文化色彩,也让安陆成为了吸引世界目光的靓丽名片。放眼今天,登上白兆山麓,与诗仙跨时空对酒当歌,“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展现了山峰雄峻、空谷幽深、原野广阔的万千气象;走进五言陆色,花草繁茂、亭台水榭、流水潺潺,沉浸式感受李白“晴山翠远而四合,暮江碧流而一色”的古风诗韵……以文化人、因文而盛,李白与安陆的千年情缘,造就出传世的太白文化,更让安陆的文化名片熠熠生辉、大放光彩。

山水因文化而多情,文化因山水而隽永。万人称颂敬仰的诗仙、千古传承的李白文化,是安陆迈出家门、面向全国、吸引世界的“金字招牌”,多姿多彩的美丽安陆则是李白文化的拓展延伸,二者相生共兴、相辅相成。近年来,安陆坚持把李白文化研究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深耕厚植李白文化,建成和建设4A 级白兆山李白文化风景区、太白湖公园、李白文化艺术村等景点和公园;以举办李白学术研讨会、李白文学嘉年华、“李白杯”全国散文诗歌大赛、“太白文艺奖”评选等一系列李白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持续擦亮“李白故里·银杏之乡”城市名片,努力建设文化厚重、宜业宜居宜游的国家级文明城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修恢复李白在安陆遗址遗迹18处,《李白在安陆的传说》列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细数累累硕果,安陆大力推进李白文化研究向李白文化建设转型,推动李白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银杏的千年史诗焕发无限魅力、新生光彩,也奏响了安陆寄情山水、全域旅游“各其其美、美美与共”的恢弘乐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从另一方面来说,安陆推动李白文化和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既是“诗和远方”的牵手相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现实需要。奋进新时代,安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做大做足“产业发展”这篇文章,充分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推动文旅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诗和远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实现了更好联结。譬如,烟店镇创新探索“文化+”“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模式,着力打造成集观光、游学、研究、创作、展示、展览、康养于一体的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模式,历史文化资源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能;又譬如,木梓乡中心集镇以“烟雨唐风、诗仙太白”为主题,建造“碧山耕读”“金龟换酒”“太白遗风”等李白浮雕,创建“诗仙小镇”和“中华诗词之乡”,大众游客、本地居民读李白、画李白、赏李白已经蔚然成风。一系列串珠成链、点线成面的丰富实践,是安陆广大农民群众沾上“李白光”、端上“旅游饭碗”、鼓足“钱袋子”的生动印证,同时也启示我们:面向未来,只要安陆坚定不移把旅游融入文化产业、把文化融入旅游过程,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就会充分彰显,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开拓出李白文化与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蓝海”。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安陆是一座李白文化的精神富矿,是开放包容、环境优美、生意盎然的和美城市。奋进当下,期待安陆以赛为媒、以赛促旅,持续擦亮“李白故里”城市名片,让更多人奔赴“诗和远方”,这既是下大气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打造安陆文旅新品牌的铿锵步履,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唱响新时代安陆百姓幸福之歌的应有之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付云

摄影: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