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聚焦 > 正文

程世杰:不妨对“闪辞”多些宽容

时间:2016-10-08 浏览量: 作者:程世杰

“实习期没满就离职,踏入职场不到半年就换工作,工作不顺拔腿就走……”一些招聘网站近期发布的职场“闪辞”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应届生在入职两个月后辞职,一线城市应届生“闪辞”占比超五成。其中,餐饮、文娱、医药、销售等入职门槛低、工作量大的行业是“闪辞”重灾区。  
就业是个永恒的话题,适逢毕业季,这个话题再次成为大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这些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年轻人逐渐融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但也有难以融入的尴尬。其中有不少人“闪辞”,一些地方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五成。有人称,这是大学毕业生们傲娇的工作态度和不成熟的就业心态在作祟。
果真如此吗?从现实来看,确实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没能熬过见习期,走上“闪辞”的风口浪尖。但高辞职率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对于工作过于随性、没有责任心?笔者以为也不尽然。没有人生来就会有条理清晰、布局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多都是一路跌跌撞撞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我们很难指望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像职场老人一样经验老道、游刃有余,这不切实际。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社会就业氛围一直处于趋紧,供求关系也不平衡。而且一些企业的体制机制、管理理念、文化氛围等也不适合年轻人的成长,离职未尝不是好事。
“闪辞”的理由有很多种,一些大学毕业生的“闪辞”非但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反而是对自己未来的清醒认识。既然意识到现有的工作不是最适合自己的,勉力苦撑只会带来时间、精力的更大消耗,何不及早脱身,谋求更为适合自己的职业?所以,“闪辞”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才的健康流动呢?
再者,对于很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第一份职业大多是职场的一次试水。在不断的尝试与摸索中,他们才能最终选择最喜欢、最适合的行业作为终身职业。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往往也是经过几次跳槽后,最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更主要的是积累社会经验而非薪水和福利。
盲目的就业可能会导致“闪辞”,但“闪辞”却不代表盲目。事实上,那些一毕业就能找到非常适合的工作的人毕竟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因此,请对这些职场新人保持足够的宽容,也相信他们能够在职场里找到理想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