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聚焦>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聚焦 > 正文

谢伟锋:弘扬公民道德的关键在于培养“好人文化”

时间:2016-09-24 浏览量: 作者:谢伟锋

  9月19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论坛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发现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推动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着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二十字,是对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广泛统一。它更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升华出的新要求。而细化到每一个人头上,都应该把公民道德当成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自我修行。而对于这种向心力的形成,刘奇葆也用了“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来点题。

  弘扬德者,回馈好人,这背后的涵义就是要培养“好人文化”。公民道德能够起到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生力量,如果他们在数量上呈现出来的是“少数派”,就不能形成“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两翼齐飞、双轮并进。因此,挖掘出身边的道德公民,弘扬周围的好人文化,则成了新时期文明宣传工作的应有之义。

  欣喜的是,在顶层设计的积极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公民道德土壤已是日趋肥沃,“好人文化”也备受民众推崇。譬如,在荆楚大地上就涌现出诸多的好人“群星”:有在江水湍急中勇救“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中两名幸存者的官东,有用自己做人质来换取歹徒手上52名学生的“护童天使”秦开美和王林华,还有钱再多也不做“昧心秤”的姐弟江玉珍、江远斌……他们在可歌可泣中矗立其新的公民道德高度,也在沁人心脾的温暖中沉淀着“好人文化”的点点滴滴。

  湖北的好人“群星”,只是全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管斑窥豹。具体来看,弘扬公民道德,无关职业与身份,而是要映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要描绘出是文明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要引领“好人文化”的鲜明旗帜。这种语境,就正如刘奇葆强调的“要突出表彰和宣传那些作出重大贡献、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先进典型,使他们成为引领社会价值的精神标杆。”

  弘扬公民道德,关键在于培养“好人文化”,这不仅是纲举目张的出发,更需要用干在实处来落脚。“要改进学习宣传方式,注重故事化讲述、全媒体传播、多渠道展示、互动式学习,使先进典型承载的价值观力量有效发散出去、传播开来”,刘奇葆的这番话语,充分说明了“好人文化”建设的任重道远。所以,当好人们用美德赢得了百姓的真心点赞,也应当及时地把它们绚丽多彩的人生轨迹展现出来。这既是对“好人文化”的遵循,更是对公民道德的担当。(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