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作者 > 冉彪 > 正文

冉彪:关于时评写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8-04-27 浏览量: 作者:冉彪

一个党刊人,首先是一个新闻人,而后才是一个党刊人。但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社会化的今天,尤其是在多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的今天,一个党刊人,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一个时评人。
 
宏观、中观与微观
 
时评的宏观、中观与微观,这是个老问题,也是大家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我的看法是,一篇时评文章的宏观、中观与微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题有大有小,观察的角度不同,想要表达的东西不一样。时评人应当站历史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现实,对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心而又十分困惑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诠释。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宏观中包含中观,中观中包含微观,反过来,微观中包含中观,中观中包含宏观。这三者之间,很难割裂开来。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写时评的时候,我们必须从中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尽可能帮助人们解疑释惑,尽可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向性的指引。而绝不能,言不由衷,云里雾里,给人误导,让人费解。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最好别说。说了添乱、说了添堵的话,千万别讲。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一篇时评的主题定了,方向定了,题目定了,至于怎样操作,我看最好的方法是,提出问题多从宏观的方向出发,分析问题多从中观的方向出发,解决问题多从微观的方向出发。想必这样更合适一些。
 
学历、学科与领域
 
时评人的学历、学科和研究领域,原则说来与写好时评的关系不是太大。按照胡乔木先生的观点,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换言之,人人都要学会写时评。道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激扬文字、表达情感,互通有无、促进交流,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历问题,我的看法是,会写作的人不一定就是高学历的人,相反高学历的人也不一定个个都会写作。高尔基只读过小学,但并没有影响他当文学家和作家。以我个人为例,最初的写作只是兴趣,越往后走写作便成了一种追求,如今早已变成了一种不变的信仰。常有通讯员和业余作者对我说,“冉老师,你写作是为了党的事业,而我们写作,还只是为了生计”。这话既对又不对。说对,是因为我是带着使命、责任和担当在写。说不对,其实用不着把写作划分得如此清楚。喜欢写就提笔,不喜欢写不必勉强。不过,工作需要,你还得写。事实上,写时评文章,需要激情、需要冲动、需要想法。否则,你是无法动笔的。这与你是什么学历、学的什么专业、研究的方向和领域,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术业有专攻,要能懂专业、善写作、会表达,那是最好不过。若是有远大理想追求,你就去探索写作的未知世界;若是想表达真知灼见,你就去深究写作的理论前沿;若是能变得更加丰满,你就去打造写作的第一高地。
 
形式、篇幅与长短
 
时评文章的表现形式、篇幅长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的方面可以从理论角度去思考,中的方面可以从评论角度去把握,小的方面可以从言论角度去表达。我以为,理论是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理论观点、理论阐述和理论解析;评论是就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评说和议论,以及说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言论是就一些争论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讲讲自己的见解。时评文章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应当多样化,用散文、故事、特写都可以,不要拘泥于一种模式和一种表达。行文方式也可以灵活一些,既组可成章,也单可成篇。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要害,关键是要触动网友和读者的心灵,关键是要着眼于解疑释惑给人启示。最终是,要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让读者一目了然,让读者能够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文章长短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文章大小、文字多少,是根据需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搞一刀切。有人讲,“冉彪评论”大多是两三千字,太长不利于大家传阅。还有人说,网络时代习惯快餐式阅读,哪有时间来读你的长篇大论?我看也不全是这回事。我们有的人,三五百字也不愿读,你叫他去读你两三千字,岂不是把一个人按倒在地让人起不来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时评作者,形成自己风格,都有固定读者。何必强求你的文章,天底下人都要喜欢?
 
网言、网语与阅读
 
时评不一定都要网言网语,这个问题,时评界也是各执一词。一些人认为,网络时代就是要娱乐化和消遣的成分多一些才好。说这话的人,多半是整天在网上泡着但不是去关心时事政治、而是长时间被网络娱乐化消遣化、甚至是被网络重度污染化的人。相反,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时评文章,并非都是网言网语,而是通过走心的方式,写到读者的心坎上去,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觉新时代感悟新思想感知新要求。我撰写的时评文章《毛新宇的“千分之一”让谁脸红?》在人民网首发后引起巨大反响,当年阅读量达到23万人次,跟帖达到6700多人次,被人民网“挥别2009网友说话十大排行榜”排名第二名。此文很少网言网语,但依旧引来网友极大的阅读兴趣。根本在于,主题的重大和发人深省的提问。又如,本人撰写的3377字的时评《孙政才动摇理想信念给全党的警示》,在“冉彪评论”微信公众号发表后阅读量达到了13700多人次,留言跟帖也多达数十条。一方面孙政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他的违法犯罪引发的关注度不比一般;另一方面写孙政才违法犯罪时评要站在全党的高度,深刻剖析其深重危害并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全党同志受到教育和警示。如果是这样,何来时评文章非要网言网语不可?   
    
时评、技能与信仰
 
写好时评,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而是一种信仰。我反对为写而写,也反对为完成任务而写,更反对把写时评当成一种包袱。若不是心悦诚服地自觉自愿地乐此不疲地去写,那就干脆不要写,即使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冷冰冰的文字,一定缺少温度。不要说传播核心价值观,恐怕就是读起来也会让人倒胃口。我们倡导的是,带着感情、怀揣真情、充满激情写评论,唯其如此,才能写出个性、写出权威、写出影响、写出情怀!唯其如此,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想!在此我想强调,一个时评人必须把学习抓得紧而又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要倒逼自己学习,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时评人的必修课。这是其一。其二,过去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现在不行了,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缸水。这显然是在强调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否则无法担负起网上舆论引导的职责使命任务。其三,一个时评人要想走得更远,必须要站在时代的前沿阵地,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信念理想追求,必须要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执行力,才能抓住机遇,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