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作者 > 虹野 > 正文

虹野:智库如何为国家治理献策献计?

时间:2017-04-24 浏览量: 作者:虹野

  

  

    4月22日,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八号楼三楼报告厅盛大召开。这次论坛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体制和方法论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着这个主题建言献策。承蒙研究院邀请,本人也有幸参加了这一盛会。
  论坛开始,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致辞,而后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在杨宜勇、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覃道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原副理事长甘师俊、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柯锦华依次讲话。最后由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致辞。
  欧阳院长提及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部分。从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都在追随着西方的脚步,一直都在学习西方现代文明。学习西方的经济、科技、军事、管理、文化等等,一百多年下来,这些知识该学的大都学的差不多了,中国的经济也有巨大的发展,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等方面发展也非常迅猛。但是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问题,政府引导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问题,政府权力和个人权益的边界问题,甚至还包括比较敏感的腐败问题以及党的自我管理问题,执政党与民主政党的合作问题,不同阶层利益诉求体现到法律层面的博弈问题……
  可见,我们学习了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管理、文化等等知识,但是这些现代化的知识与民族传统在社会实践中结构或许正是当前国家治理亟需要掌握的。社会中以权益和权力为线,以现代化知识为内容编织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有的结构是静态的,有的结构是动态的,有的结构是静态但不是稳定的,有的结构是动态但却平衡的。可以说,国家治理,事实上就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使得每个人、每个机构都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力和权益边界。
  当然,想建立这么一个结构,则需要多视角、多维度了解社会的真实面目。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任何一个人和组织都无法摆脱其视角的局限性。而宽松、平等、自由的社会智库则为不同层面的人提供了交流平台和机会,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社会,使得我们对社会的认知更加接近真实,在此基础上的国家治理结构才会更加有效。
  当然,在当前学术界,有些非常不好的倾向,在这次论坛中也有所发现。就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缺乏科学范式,个人视角的固执己见的主观经验比较多。打个比喻就是,我们的很多研究缺乏和外界研究联系的“端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把社会科学研究当成政策、制度的解读。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政策、制度的解读有宣传部门就可以了,智库则需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截面来剖析社会,在提供解决亟需解决的问题策略之外,还要帮助国家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人尽其才”的社会结构。
  (作者系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红笔”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