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作者 > 其他 > 正文

张斌:网络时代的三个“主动”与四个“不要”

时间:2018-09-19 浏览量: 作者:

9月17日至23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本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设立了校园、法治、青少年等六个主题日活动,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在校师生积极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通过视频演播、设备巡展、教育培训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师生的网络意识,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校园和青少年网络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今年开学季,是首批“00”后正式进入大学校园,作为伴随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00”后是不折不扣的“数字土著”,他们具有互联网基因,习惯了互联网思维和生活方式,对数字产品和网络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是数字化的推崇者。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风险,网络的普及率越高,安全风险也越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高校的普及应用,青年学生不仅要用好新技术,还应形成新时代的网络安全观,结合高校实际,笔者认为,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我们应做到三个“主动”与四个“不要”。
三个“主动”是指主动学习、主动适应和主动防范。主动学习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相关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提升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和形成信息素养,特别是师范生,不仅应具有网络时代的学习能力,还应逐渐养成信息化的教学能力,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主动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合理合法表达情感、态度、意见和观点。主动防范是要注意隐私保护,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对网络及电信诈骗提高警惕,适度消费,远离非法“校园贷”,注意财产安全。
四个“不要”是网络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一是不要让智能设备“裸奔”,要给电脑安装安全防护软件,要给手机或智能终端设置密码,不要打开危险链接。二是不要相信“运气”,生活中我们会收到各种各样的中奖或者优惠信息,有些人上当受骗造成了财产损失,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知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馅饼不会天上来,只有努力学习和勤奋上进才会好远连连。三是不要传播“八卦”,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但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是有底线和原则的,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能随意传播,不能侵害他人的名誉,朋友圈和微博不是法外之地。四是不要迷信“捷径”,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独立学习生活,会在学业或生活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轻信网络上的所谓“技能”或“秘籍”,从而掉入“陷阱”甚至触犯法律,而应求助于老师、父母或同学,积极面对,通过自身努力和多方协助走出困境。
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提高了我们工作和学习效率,但网络终究是虚拟世界,人是社会动物,我们终究要回归现实,不妨适时放下手机,与同学和老师多交流,多参加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不沉溺于虚拟世界和网络游戏,用网有度有利有节,这才是新时代青年学生正确的网络观。
(红笔: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