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威评论>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权威评论 > 正文

碧翰烽:李克强为何担心社会资金投向污染行业?

时间:2016-07-22 浏览量: 作者:碧翰烽


中国政府网 7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工作会议,作出进一步部署。

会上,吉林省长蒋超良、江苏省长石泰峰、安徽省长李锦斌、广东省长朱小丹、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四川省长尹力作了汇报。大家认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激发了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活力,为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结构向好。但由于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社会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落,问题比较突出。大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李克强与他们深入交流。

李克强说,我国仍处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结构效应,并可拉动消费和增加就业,是适度扩大总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发展的重要方面。社会投资包括民间投资和混合所有制投资,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抓住产业升级、新经济成长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薄弱领域建设带来投资空间拓展的机遇,顺应新旧动能转换趋势,在用好有限的政府资金的同时,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引导,防止投向产能过剩、污染环境的行业等,而是更多用于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促进发展的千钧之力

当前,一方面社会投资积极性明显不够,增速回落明显;另一方面又需要防止社会投资投向产能过剩、污染环境的行业。这的确是个挑战,尤其是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来说,需要全力贯彻中央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精神,切实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建立法治经济,从而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为什么会担心社会资金投向污染行业等?这里面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产能过剩、污染环境的行业技术含量较低,投入生产相对容易。二是利用地方政府或部门的纵容,形成不公正的比较竞争优势。比如有的地方可能在贯彻产能过剩、治理环境方面的政策不彻底,以经济发展和政绩工程为由,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一些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少,从而形成了对同类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那些投入环境治理成本的企业肯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前不久,我去了一个小地方,空气环境不是很好。当地干部说主要是两个大企业产生的灰尘影响。但同时又很无奈,不可能去关停,因为企业每年创造的税收很高,而且按企业老板的话说,我到你们这个小地方来,交通不便,图的就是环境政策相对宽松,因为大城市不欢迎我们这样的厂,否则的话,我们的厂就办在大城市了。所以,防止社会资金投向污染等行业,还得把重心放在小地方的环境执法上。

三是要放宽准入条件,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和民生领域,这个方面一些企业也有微辞,很多资金想投入,可是投入的限制条件太多,设置的门槛太高,而且存在歧视性的条件设置。

因此,加强社会资金的引导,关键在于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在创新驱动战略、法治建设和市场准入方面,需要有新突破,才会有新动力、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