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教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教程 > 正文

虎尘:你的“扣子”扣好了吗?

时间:2018-11-08 浏览量: 作者:虎尘

    习总书记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句话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那么,如何去理解这句话的广泛而深刻的含义呢?在我看来:“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指向主要指人生成长的“两大阶段”(即:“学校阶段”和“社会阶段”),或者谓之为“两大扣子”(即:“学校扣子”和“社会扣子”):1.学龄前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包括呀呀学语的阶段和幼儿园学习的阶段);2.小学和中学教育阶段;3.中专大学教育阶段(包括学士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的教育阶段)。
那么,上述的三个阶段的总和,我谓之为“学校扣子”。那么,学生阶段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或者参与社会性实践阶段,我谓之为“社会扣子”。那么,从理性逻辑思维来认知和理解:即由人生的各种际遇沉浮而产生的各种“第一认知”,或者“第一价值判断”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可以总称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那么,也就是说,你们都要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放在“三观”问题上,来进行认知和理解。那么,如此才能够在“逻辑性”上,找到它们的本质特征,或者认知和理解的源头。比如走向社会的“第一粒扣子”;比如从商的“第一粒扣子”;比如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比如从文的“第一粒扣子”;比如从军的“第一粒扣子”;比如作为社会人群体的“第一粒扣子”。那么,类似,或者类比的“第一粒扣子”,都要把它“扣紧”。
那么,习总书记所说的“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是从理性逻辑思维,或者哲学思维的角度去判断的。而是从感性逻辑思维(即形象逻辑思维)去判断的。那么,习总书记所阐述的“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主要指的是什么呢?即:“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那么,“道德意识”中,包含有“为人意识”和“为官意识”。那么,“法治意识”中,包含有“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那么,你们在如何认知和理解“理性逻辑思维”和“感性逻辑思维”的特征和规律的时候,可以参照我在“红笔”网友俱乐部“评论教程”里面写的那篇文章。
也就是说,你们既要学会用“理性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或者判断问题;也要学会用“感性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或者判断问题。那么,我在“评论教程”里面谈到过的“由感性逻辑思维,上升到理性逻辑思维的高度统一”,如此“综合性”的判断,才能够找到客观的“人、事、物”的本质特征。我国当前的学术性研究领域里(包括社科领域和自科领域),就严重地缺少了,或者丧失了“学理”的治学态度和风气。
何谓“学理”?我给它下的逻辑性定义,即:“学术本质特征的规律”。那么,无论是学术性的文本,还是评论性的文本,还是评论性的文章,都要在“学理”上下苦功夫。而不是“唯上”,也不是“唯下”。那么,“唯”什么呢?唯“理”,就是“唯真理”。什么叫“真理”?我曾经给它下过逻辑性的定义,那就是:“能够反映出,或者揭示出人、事、物客观存在的本质性规律的原则”。
那么,我为什么在为某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定义的时候,常常会把“人、事、物”放在其中,或者把它们用“顿号”分开呢?理由,或者依据其一:大千世界主要是由人、事、物三者组成的宇宙共同体,或者宇宙命运共同体;理由,或者依据其二:在学术性的研究(包括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包括判断“文化性”问题)过程中,不能够把“人”作为单纯的具有“文化性特征”的唯一元素来看待。要把“事”和“物”并列,或者同等来看待。因为“事”和“物”,都具有各自的独立的“文化性特征”。
那么,你们在表述它们的时候,要用“顿号”把它们区别开来,而不能笼统地说成“人事物”。如此的学术性态度,就是严谨治学的态度,当然也是“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和习惯。那么,我国当前的大学教育,或者教学的主要目的和方向,要把大学教育的“第一粒扣子”扣好。这“第一粒扣子”,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习惯”。要把这“第一粒扣子”,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基本素养来看待。
(红笔:姜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