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教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教程 > 正文

姜虎成:我看“人民的名义”

时间:2017-06-23 浏览量: 作者:

我在网上点击“关于迅速成立中国‘国家反腐罚没资金管理中心’机构”,除了我的这个帖子以外,几乎没有人提出这个建议。我原以为:“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的火爆播出会带出一批面对腐败现实问题的尖锐的思考和建议。可是,我非常遗憾地看到:全国一片哗然的舆论反应(包括全国所有的主流媒体和那些非主流媒体,以及很私人性的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等),却仅仅沉浸于“嗑瓜子的看客”语境中“说长论短”。
这说明什么呢?1、说明我们的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还没有成熟到把“问题导向”引入到对腐败现实问题的尖锐的思考和建议中去,仅仅是作为在“问题导向”桌边儿“嗑瓜子的看客”而已。2、说明我们的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惰性思维习惯,还在依赖和等待“别人”的思维模式中,去解决现实的腐败问题。
你们看看:我们有这么好的政治舆论环境,却产生了这么多与之背道而驰的“嗑瓜子的看客”。都宁愿坐在户外当“嗑瓜子的看客”,却不愿走进去当“拍桌子的先生”。在我们过去的文化观念中,一直渴望理想的政治舆论环境,现在有了如此宽松的政治舆论环境,却呈现出“繁华”的而又是质量不高的参政议政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的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参政议政的舆论质量,远远没有达到“积极”的境界,全民如此参政议政的现状,确实令我匪夷所思。
我曾经说过:我们对于腐败罚没的资金的流向,还有政府行为操作的各种隐形的,或者变相的管理资金的流向,要时刻保持质疑的态度。一个国家的公民真正的“自由权益”,表现在对国家政策、方针、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如果这种知情权和参与权被削减了,被麻木了,被埋没了,或者根本不想参与进去,那么,就是等于自己丧失了“自由权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于“自由权益”的认知和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个人主义的“自由权益”的立场上,而是自觉地而又是有质量地进入参与国家管理的参政议政的语境中去。
(作者系“红笔”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