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溪悦,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学生,获得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入围奖。代表作品:《扶老人拍视频自证清白,别让助人变成艰难的善举》
红辣椒评论:请简单介绍下自己,并说说你的获奖感言吧。
孙溪悦:大家好,我是孙溪悦,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我很荣幸、也很庆幸参加了这次“评论之星”的比赛,与众多同龄人同屏论事的过程,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于新闻诸事有了更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和更严谨的论证过程。
红辣椒评论:谈谈这篇获奖评论的写作过程,包括如何确定选题、角度以及论证等方面。
孙溪悦:我的评论名称是《扶老人拍视频自证清白,别让助人变成艰难的善举》。选题契机来自于当天微博热搜上看到的一则新闻,大意为面对倒地不起的老人,一名路人看起来想出手援助,动作却显得踌躇,犹豫再三后选择一边拍视频一边小心翼翼扶起老人。这样看起来有些“艰难”的好事,不免让人心生苍然。加之几天前在宿舍里,我和舍友正好讨论过一个十年前的小品《扶不扶》,这几年来关于扶人与讹人的事件屡见不鲜,大家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当时我也很想以这件事作为一个契机,写一下我这几年来对这些现象的看法。不过我确实要进行自我检讨,这个选题针对的还是比较有年头的社会问题,不够有针砭时弊的洞察力。
担心遭到什么风波或牵连,是人们在做好事时常有的心理状态。但是当这种顾虑屡次酝酿膨胀,我们就需要找一下它背后的原因。我的想法比较直接,即从扶人和讹人两方找关联因素。扶人方顾虑增加,主要是因为这类事件中举证责任往往错置,以及判决后可能产生的对于好心人的处罚;讹人方气焰上升,则主要是事件处罚程度不妥,违法成本不高。长此以往,不仅可能使好心救助一方蒙受精神创伤和物质损失,也可能让真正受到侵害的老人深陷舆论漩涡。最后我也在结尾发出呼吁: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弘扬助人为乐的风气,我们也需要审视现行的“扶人与讹人”事件处理方法,用法律为善意保驾护航,用公信让舆论稳定舵向。莫让助人变成艰难的善举,也莫让被侵害一方有苦难言。
红辣椒评论:分享你第一次写新闻评论时的体验,或者参加评论之星大赛的故事。
孙溪悦:曾经看新闻评论时,认为比起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应该是很“好写”、很“容易上手”的。但是自己一实践起来,就逐渐发现难点所在。首先新闻评论一定要具有时效性,要有快速抓住矛盾的能力,敏感捕捉问题;其次,如何铺排论证内容,如何举例增加说服力,如何援引根据,都是需要斟酌的事项,并且,这些一定都要在脑子里快速打草稿,不能字字推敲反而误了新闻的“新鲜度”;最后我觉得即使是新闻老手也需要不断练习的一点是,如何在一些社会问题里把温情和严肃更好结合,不能干巴巴说教,也不能不痛不痒带过,怎样达到最好的触及人心的效果,是值得反复思量的。
红辣椒评论:你认为写评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大学生如何塑造和培养这种能力。
孙溪悦:我认为写评论最重要的能力是逻辑论证能力。评论,要输出作者对某一现象或事件的看法,如果条理不清、逻辑混乱,不仅会让自己写得乱七八糟,而且难以给读者留下印象。我们要讲一个观点,首先把事情解释清,然后选择论据证明自己的看法,最后针对事情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这样清楚明晰的过程,应当在输出观点时更有力。
大学生写评论一定离不开多读多写。多读,汲取他人智慧,改善写作结构;多写,锻炼实际水平,发现重点难点。在我小时候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想锻炼逻辑论证能力,不妨留心观察生活,选择有价值的话题进行新闻评论的写作练习,然后再不断修正打磨,最后取得进步。
红辣椒评论:你所学专业是否开了新闻评论课程?如果有这门课,请简要介绍这门课的内容、老师、以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孙溪悦:由于我不是新闻学院的同学,对于新闻专业课了解比较少。德语系曾经有一门专业选修《德语报刊选读》,在这门课上我了解了德国新闻的几种体裁和写作范式,与我选修的几门国内新闻课程互为补充,让我觉得非常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