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评资讯>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评资讯 > 正文

时评之道·星访谈²º²² | ⑭ 王洲淼:评论从来不是独角戏中的独白

时间:2022-10-20 浏览量: 作者:

王.jpg

王洲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获得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佳作奖。代表作品:《儿童美妆走红,别让容貌焦虑之风吹进孩子的世界》。

红辣椒评论:请简单介绍下自己,并说说你的获奖感言吧。

王洲淼: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王洲淼,修读的是新闻学方向。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红网的评论比赛,能够获奖完全是意料之外,自己尚不成熟的文章能够得到各位评委以及读者的认可,让我倍感振奋。同时,诸位对我作品提出的建议也使我受益匪浅。

我能感受到本次大赛对于每一位选手作品尊重的态度,在这里,每一份投稿都没有被辜负,所有的文字都能得到负责任的点评。在我看来,这种真诚的反馈是作为作者最重要、最难得的学习资源,也是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做评论从来就不是一场独角戏中的独白,也不是自娱自乐的狂欢,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共鸣和碰撞才是评论的最终目的。正因此,这次大赛绝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和校园外的受众、读者进行对话的机会。能够获得这个奖项是大家对我的阶段性鼓励,我会继续吸收反馈,更新改进自身的评论水平,争取能够和更多的人和事,和更广阔的生活同频共振。

红辣椒评论:谈谈这篇获奖评论的写作过程,包括如何确定选题、角度以及论证等方面。

王洲淼:这篇文章的撰写其实是比较随性的,当时我刚刚进入大二,加入我们学校的《新闻周报》的评论部,学长有意训练我们这些刚刚进入评论部的新部员,会出一些社会焦点给大家练笔,再对于我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当时我对于社会上的“儿童美妆”现象比较关注,正好它也在练笔题目之列,所以非常感谢学长的督促和耐心,让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第一篇“正经”的评论文章。

面对这个话题,我一开始是比较贪心的,我试图站在一个客观的、中立的视角上去“中性化”这个话题。但是我发现这样反而会使自己陷入一种自相矛盾,没有重点的困境中,可能是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还不够,我最后选择从一个坚定的否定视角去看待这个现象。

从我个人的价值观来讲,我否定这种彩妆低龄化的社会现象,但是单纯的抨击和批判会使得文字非常单薄。我认为作为评论者,虽然要有鲜明的观点,但是不能过于颐指气使,姿态高傲,对于评论的话题更不能流于表面。儿童彩妆表面上只是平台猎奇、流量变现的一种体现,但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责任全部推向平台不仅流俗,而且毫无建设性和思考深度。所以我选择用前两段对于平台、流量、媒体环境的论证视角进行略写,在后续对于这种平台流量背后的逻辑进行进一步的深挖。

我试图看到这种有些畸形的、违背生长阶段的现象背后的社会心态问题:涌动的焦虑、儿童的茫然稚嫩和“美”这种非宁静从容者不能品味的永恒议题之间,有着强烈的冲突甚至多方的角力,我觉得这是一组很值得深挖的话题。但是当时限于篇幅、时间精力还有能力,又怕有离题之嫌,我没有把自己的全部思考呈现出来,可能在最终的呈现上有一点偏激和自说自话了。

有读者在评论中质疑我观点的出发点,即“儿童美妆有害”,不一定是社会的现实,可能有夸大的嫌疑,可谓一语中的。我在写作时也曾想过尽可能中立一些,但是对于我目前的水平,似乎很难做到兼顾所有方面的观点,我的论证出发点可能有的读者甚至不以为意,但是没关系,毕竟评论,就像我之前说的,是一场对话和碰撞,我很开心能听到不同的想法,并且相信着评论水平的提升,我有朝一日可以更恰当地铺陈、更从容温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红辣椒评论:分享你第一次写新闻评论时的体验,或者参加评论之星大赛的故事。

王洲淼:第一次评论写作,应该就是这次参赛的这篇文章,我最突出的体验就是,评论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很多,我一开始会觉得,评论不就是将脑海里所想的表达出来吗?我自认为平时是一个很擅长“脑补”的人,经常有很多纷乱的信息在我脑海里盘旋,所以我以为评论会对我相对容易,但是实际上当我上手的时候却发现并非如此。

将零碎的想法通过合理的组织、清晰的表达传递给读者,经过读者的解码还是依然会有很大出入,这对于评论者的文字驾驭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深深感到了评论者的不易,甚至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当我完成一篇评论时,我会感到血脉偾张的自豪感,看到整齐排列、密密麻麻的字在文档中被组织起来,当我内心中真的想表达的话,被顺利地表达了出来,我甚至会感到一种幸福的晕眩,我会觉得“哇,原来这就是我的想法的样子。”它现在通过文字变得具象了,这是一种神奇的、美妙的体验。

红辣椒评论:你认为写评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大学生如何塑造和培养这种能力?

王洲淼:我个人觉得,写评论最重要的能力,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分析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不仅是写评论的能力,而且是一种最高境界。我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活在自己的茧房里自圆其说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是最难的就是对一件事情去“实事求是”的分析。这意味着你要走出自己的狭小的、相对个人化的认知空间,去了解实际的、真实的情况,还要去在这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中,寻找到普世的规律,找到这背后永恒的议题。

求是的基础是实事,所以写评论首先就是要有探寻真相的欲望,至少要有无限逼近真相的勇气。我觉得大学生在写评论的时候最容易犯的两个“毛病”,一个是“近视眼”,总是相信自己小小世界里的价值观,从而会犯把复杂事实简单化的错误,过于执着地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反而忽略了一些必要的铺垫和说理的环节,使得评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对话的功能。

另一个极端是“远视眼”,只能看到一些抽象的大道理,而看不到真实适用的情境。这表现在一些人在评论的时候显得高傲,这是写评论非常容易走进的一个误区:把评论当做评价,觉得评论的事情对自己无关痛痒,所以与事实抽离,浮在表面讲大道理,但是这种冷漠不等于理性,治疗这种“远视眼”最重要的是有共情的能力。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说:“当你试图去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并不是个个都拥有过你所拥有的条件。”其实放在评论的写作中也是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如我们直觉所想的那样,所以并没有普世的道理或模板可以让我们生搬硬套。事实上,如果每写一篇评论,每评论一件不同的社会焦点事件,作者都能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一个转换了视角的、完全不同的人,这是最高的境界。在目前,我想至少试着去还原、去体会、去达到一种共鸣甚至共振的感觉,也是一种进步。

至于如何去做到,我也在探索,在我目前看来,首先要锻炼自己的洞察力。这需要是一种“日光之下无新事”的智识,可以将一件热点事件的本质剖开,显露在人们的面前。在我看来,评论实际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它不断刷新个人的认知边界,确保着边缘地带不会随着错综复杂的事实而渐渐模糊。这就需要评论者通过不断地写作,拨开事实的迷雾,重新厘清探讨的范围和共识,在人们浑然不觉甚至有些昏醉的时候,发出一声提醒。

所以在学习生活中,一定不能急于赶热点,发表言论,虽然这是新闻专业的通病,但是做评论就要避免这一点。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强迫自己多想一点,强迫自己和公共问题纠缠一会,找到公众可能模糊的那个“边缘线”在哪里。同时,不要急着下结论,而是要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观点落在纸面上,进行有逻辑的输出和整理,这样才能有进步,也才能更接近“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学校的校训,这种能力也不仅仅是在写评论中,如果真的能参悟这四个字,应该说也是参透了如何做人的命题吧。

红辣椒评论:你所学专业是否开了新闻评论课程?如果有这门课,请简要介绍这门课的内容、老师、以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王洲淼:开设了,不过是在大三学期,我还没有上过。下学期我就要开始上新闻评论这门课了,目前内容还不太清楚,授课的是曹林老师。

红辣椒评论:请为红网开展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提出几条建议(比赛形式、赛制等方面都可以,畅所欲言)。

王洲淼:我个人觉得,就像我之前所说,评论的终极指向是一种对话。所以我想是否能鼓励作者在留言区可以和读者、评委进行互动,针对他们的建议作出一定的回应,这样也许可以帮助作者更快地进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