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明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语 新闻评论是用来在公共场域表达意见的。华中科技大学评论学社的学生们的评论作品,基于对当下社会中“玄学”现象的惊异与反思,对生活中“运数”的疑惑,对现实焦虑的释解,对内在心灵的省思,对精神家园的寻找,都有真切实在的感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一览。
新闻回放
最近,一些年轻人热衷网上“玄学”,对网络占卜、算命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一些网络商家利用年轻人的这种心态,开展商业营销。不少年轻人在商家天花乱坠式的广告宣传下,慢慢产生心理暗示;还有一些年轻人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在这些商家的“安慰”里寻找精神动力。
“玄学”只是游戏 成长引导需加强
人类社会早就出现了占卜、祭天等活动,这种对超自然的倚赖源于对自然与人生无常的恐惧。而今人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对自然的认识,对个人命运的掌控早已远远超过古人。但对于未知的欲求和恐惧并未消失,总要借助某种形式,某些事物表达出来,或许这也是“玄学”时至今日依然大有市场的深层原因,没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杜绝。
“玄学”或许跟某种心理暗示相关。虽然“玄学”无法预测未来,但人的命运受先天“命数”与后天暗示或行动相互作用的影响。当人们看到预测的好结果时,总会愿意相信并给自己一些积极暗示,最后可能真的如愿以偿。反之当人们预测出不愿接受的结果时,人们通常不会相信或刻意回避。换而言之,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希望看到的结果,持“佛系”眼光看待“玄学”,就算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会抱以“本来就不准”的心态一笑了之。
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才会对未来充满好奇,相信没有目标和动力的人也不会去求什么好运或锦鲤的。我们应该探寻如何在排解压力的同时把这种对未来的好奇转化为动力。“玄学”只是一种游戏,外界不妨多给“信而不迷”的年轻人一点空间,加强思想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交流中不断锤炼,认清人类发展的文明脉络,以一种强大舒展的心智与心力面对人生。只要眼界够宽,格局够大,“玄学”不过只是构成个人趣味的很小一部分罢了。
王恩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评论1901班)
逃避现实的心理值得警惕
占卜“玄学”文化在西方舶来的占星文化与本土命理学的结合下不断发展,今天借助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在青年群体中逐渐有了不少拥趸,甚至成为某些青年人应对生活困境所依赖的“日常俗信”。
青年文化最能够反映社会变化的本质特征。对青年文化现象的关注是我们读懂青年群体的一种途径,也是了解社会真实面貌的一面特殊反光镜。在占卜“玄学”文化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当下青年群体是复杂的,他们身处互联网时代,网络“玄学”成为他们寻求内心意义感的某种依靠,但同时他们又是接受着现代科学教育的群体,对待“玄学”保持着理性和距离。
对于这样的现象其实不用持有过多的批驳和否定,我们相信接受良好教育的当代青年,在面对互联网上的这类现象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能正确应对。而对于现象中跌落于宿命论不愿努力和逃避现实的心理,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否则击落我们的将不是近处的苟且,而是远方的哭声。
杜婉仪(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传1906班)
互联网“玄学”没法成为现实的出路
不论是出于“好玩”的心理,还是真的相信算命、塔罗牌、星座,这些被人们视作“玄学”的东西背后,往往藏着年轻一代的负面情绪——升学的焦虑、工作的迷茫、生活的变故等。从这个角度讲,或许,这些信奉“玄学”的年轻人需要一个可以排解压力的渠道。
当下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孩子出生以后即将面临的就是教育问题,是激烈的学业竞争和职场竞争。因此,这些年轻人才借助塔罗、测运势来安抚自己迷茫无措的内心。“想要知道未来如何”“想了解家庭、爱情、事业的走向”“想知道考研能否上岸”,细品这些出现频率最多的问题,这些年轻人可能只是想找个途径认清自己,想为生活解惑,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上的治疗,就像我们生病了会去看医生一样,目的都是想要现存的“症状”能够得到合适的“药方”,缓解缓解“病痛”,只不过是有人坚定不移地相信,有人在质疑其科学性罢了。所以,有人信心理医生,有人信“命运”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算卦”出来的结果始终只能够作为一种心灵的寄托。生活是需要脚踏实地经营的,未来是需要撸起袖子拼出来的,互联网“玄学”可以作为释放情绪、排解压力的出口,但互联网“玄学”没法成为现实的出路。
陈德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1901班)
用“玄学”排解压力不靠谱
无论是星座运势还是塔罗牌占卜,其实都是构建起一种评价体系,弥补了年轻人在对自我认识方面的空白。随着与社会的不断接触,年轻人往往容易迷失自我,无法清晰地认识自己,通过不同的“玄学”,他们以为可以更好地解剖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自己面对社会压力的自信。但正是这样非科学的认知体系,更容易让年轻人产生对自己的错误认知——“玄学”世界与现实世界无法等同,“玄学”体系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问题。
虽然,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玄学”更多是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许多人保持“信而不迷”的态度。但是,这也暴露出,在年轻人压力越来越突显的当下,对于年轻人心理疏导的服务远远不足,心理医生并未在社会领域进行普及,年轻人也难以克服固有认知,向作为“外人”的心理医生敞开心扉。相比之下,不如探索“自己”,方式简单并且可以进行自我消解。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年轻人的心理问题应该更加得到重视,及时搭建多样化的心理疏导渠道,避免年轻人走向歪路,被“玄学”牵着鼻子走。
“转发这条锦鲤,你就可以获得好运”,代入式的分析让我们觉得自己就是那条“锦鲤”,但我们通过努力所获得的结果不能被忽视。别让“玄学”成为自己解压的主要方式,寻找正确的方式认识自己,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只有自己摸索的道路,才是正确的成长成才之道。
曹旭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评论19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