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刘文颖 实习生 段峣 通讯员 胡文江)“咱们这个‘红笔’之名啊,还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哲学家、校友杨献珍那句‘把自己的历史用红笔写到底’的誓言。”近日,“红笔网”创始人,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胡文江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汉江师范学院于2014年创办全国首个高校网评专题平台“红笔网”,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传承红笔薪火、激扬青春正气”为使命,打造集思想引领、写作训练、价值传播于一体的网络思政品牌。11年来,平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引导青年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表达主张,先后获评湖北省重点网评阵地、全省网络素养教育示范基地,建成校级重点研究中心,《网络评论写作素养》课程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红笔”不仅成为青年学生练就思辨能力的训练营,更成为他们活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2025年2月,“红笔”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开设名师讲堂指点写作迷津,夯实表达基础
“红笔网”立项建设《网络评论写作素养》省级一流课程,常态化举办“红笔名师讲堂”24期。今年2月份,邀请杭电叙事表达团队程振伟、邓海建等博导、教授和资深网评作者围绕“网络素养教育与叙事表达”开展主题研讨。9月底,邀请业界学者朱江走进红笔名师讲堂,结合生动案例引导学子开展本地红色资源的融合传播,手把手指导学生剪辑短视频作品,在互联网上热播。
组织主题评论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参与动力
今年元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推出“七人谈”,结合杨献珍事迹编排舞台剧《红笔铸信仰》,推出红色校友AI活化视频,引导学生读懂国家发展逻辑。聚焦身边典型,采用音视评、漫画等形式展现乡村振兴先进个人金梅、乡村教育坚守者蔡明镜、捐髓救人的周鑫、冰河勇救落水者的陈星天等事迹,以“小故事”诠释“大道理”,让榜样可亲可敬、可感可学。

胡文江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网评写作
聚焦教育话题解疑成长困惑,贴近学生需求
设立“教育评论”专栏,针对“内卷焦虑”“就业压力”等青年关切,刊发《让青年学生听得见、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剖析现象本质,既讲透“怎么看”,也指明“怎么办”,成为学生信赖的“云端导师”。

创新网络传播鼓舞成才斗志,拓展育人效果
构建“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多平台矩阵,推行“图文+短视频+音频”多模态网评作品,让理论表达更鲜活、更贴近学生。选送《井冈山精神帮我坚定信仰铸就忠诚》等优秀作品在校园广播播报,并制作成短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播发,实现“正能量”向“大流量”的转化。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开展网评创作,参加全国大学生网评大大赛、湖北省社科联网评大赛,形成“写一篇、带一批、响一片”的传播效应,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网络化表达,走深走实网上群众路线。
报名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