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地评线】京彩好评:奋进新征程|装上“时间储蓄”传动带 让抱团养老可持续

时间:2023-03-12 浏览量: 作者:张全林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如何安度晚年问题。有些选择与子女同住,有些选择养老院,还有些选择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抱团养老。

养老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养老事业也是代表委员的关注点,全国人大代表李龙倜,建议推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低龄积时间、高龄兑服务,倡导年轻人、退休人员、低龄老年人、社区党员、居民党员参加互助养老志愿服务。

抱团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互助式养老,其中的关键是谁来服务。要把抱团养老做成事业,有必要引入“时间储蓄”模式,形成志愿服务代际传递链,才具有可持续性。把每个人为别人服务的时间“存起来”,在将来需要的时候再支取,这便是“时间银行”。服务积分模式是推进抱团养老可持续的创新举措。通过打造“时间银行”体系,构建服务积分管理机制,建设公益积分超市实体,有利于引导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居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养老服务。

养老互助服务需要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促动机制。“时间银行”模式,可以说让爱心服务得到了增值。打造互助式养老平台,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又拓展了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让消极“养老”变成了积极“享老”,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代际传递惯性。当然,构建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不可能靠社会自发去完成,需要政府指导,出台政策,多方参与、系统监管,良好初衷才可以实现。

好事办好,务必作于细。“时间银行”如何记账,怎样支取,需要规范细化。除抱团养老场景下的劳动服务可以记账外,如个体的或特定情形下的助老服务,在经过核实后也能计入“时间储蓄”,就能更广泛的调动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这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认定规则和“记账”规范,避免虚报冒领、做假账等有违志愿服务初衷的事端发生。长远看,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仲裁规则和权威组织,细化志愿者服务认定机制,把具体操作环节落实落细。

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是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的结合点。在现代信息条件下,完全可以构建覆盖全国的大系统。借助网络平台,打造全国层面的“时间银行”系统,构建遍及全国的志愿服务流通网络,建立通存通兑标准,年轻志愿者还可以将服务积分转赠给父母、亲人或者其他有需要的高龄老人,实现养老服务资源跨地域存储使用,能够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为老人服务的热情,扩大抱团养老的服务来源。

抱团养老的最大好处在于老人们花费不大,投入成本较低,却能享受较为舒心的养老生活。正因为按老人们的经济条件能够承受得起,才有吸引力,具备覆盖更多老人的可能。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看,抱团养老要想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关键是要解决好低成本服务。在类似养老模式较为成熟的瑞典等国家,抱团养老需要经过完整的流程,房子的注册、选址、物业等都必须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有专门的机构对入住者进行评估。抱团养老应该属于社区养老的一种特型,离不开包括“时间储蓄”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保障。只有多策并举,把养老服务解决好,抱团养老才能接续传递,行稳致远。地方有关部门、社区对抱团养老应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探索规范,让老人们住得进、养得好,切实增加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