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地评线】飞天网评:思政课融合创新须把握好“三个度”

时间:2021-08-04 浏览量: 作者:彭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称《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高度重合、紧密相关,在引导青年大学生“学党史”方面具有光荣使命和显著优势。党史学习教育无疑为《纲要》课教学改革,促进思政教学融合创新,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来了重大机遇。

  把握政治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3.18”重要讲话中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标准,其中“政治要强”是首位要求,也是根本要求。保持政治清醒,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新要求。“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面对网络中的各种片面、极端的观点和论断,难免产生困惑。这就要求《纲要》课老师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以两个《历史决议》为准绳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对所选素材进行严肃的政治把关,教育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坚决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

  挖掘理论深度。能否讲出理论的深度,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时代考验。唯有“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通过细嚼慢咽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才能真正夯实自身理论基础,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比如,学校《纲要》课推出“齐声铭党史”活动,配合教学内容精选党史经典篇目,以“学生诵读+教师讲解”的形式深挖党史经典的理论深度,通过提升课堂教学的学理性,让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学生当中讲得通、立得住、树得牢、用得好,切实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增强他们的“四个自信”。

  增强实践力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作风。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开展理论的引导,更要注重在实践中激励学生。学校《纲要》课利用“五一”小长假组织开展“我家乡的党史故事”实践活动,学生在返乡探亲途中开展红色实践调研,撰写实践心得,再择优开展课堂交流,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站上讲台,围绕党史人物、党史遗址和党史事件等讲述家乡的党史故事,交流分享调研心得,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让《纲要》课堂“热”起来,达到了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使思政课教学真正承担起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职责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厚重篇章。在《纲要》课教学改革中,只有进一步突出党史的重要地位,在把握政治高度、挖掘理论深度、增强实践力度中充分发挥好党史的育人功能,不断提升学生党史知识素养,努力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思政课教师才能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不负重托、不负厚望。(彭川)

     【地评线】飞天网评:思政课融合创新须把握好“三个度”_政经评论_中国甘肃网 (gscn.com.cn)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