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报》用1500字的篇幅报道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盲盲仁海”学生公益团队通过铺设网络“盲道”,让视障人士共享便捷生活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不久前,这群大学生围绕“互联网有没有增加盲人生活的便利性”等问题做了调研,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让更多人关注网络世界的“无障碍建设”。
关爱残障人士是志愿服务和义工组织的主攻方向。杭电学生公益团队紧密结合自身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专门针对“互联网有没有增加盲人生活的便利性”的问题开展调研,无疑是一种主动让“发展红利”向普惠性方向延伸,以此唤起通讯行业和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创造性尝试,并且已经开花结果。换句话说,“盲盲仁海”式公益的产生,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动回应,既是对传统公益服务视野上的开拓,又是对新时代如何提供分众化服务的引领。
党的十九大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写进了《党章》,这个新表述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浙江系我国东南沿海省份,这里的老百姓比之内地省份提前进入“全面小康”是不足为奇的,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之迫切肯定也会更甚于他处。故此,早在2013年杭电的大学生就已经开始筹划“盲盲仁海”公益项目,表明他们思考问题的维度、高度和深度,已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度匹配了,这种公益模式于全国范围而言,自然是“引领风气之先”。
客观上讲,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给普罗大众带来无限发展红利的同时,部分残障人群却未必能同步享受这种福利。经过调研,“盲盲仁海”学生公益团队就发现了“网购平台在视障人群中使用不够便利”“购物平台更新太快却没能兼顾读屏软件的适配性”“有时软件无法读出公交站名、一些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等诸种问题,这些其实恰恰就是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具体体现,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重要的问题,并开展专业性的调研,这就为通讯行业和企业提供了富有时代价值的智囊参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优质产品和精细化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决胜的法宝。谁能真正把消费者体验当成企业技术革新的方向,谁能提供满足更多人群,提供更多分众化、乃至个性化服务的产品,谁就能分得更大的蛋糕。那么,谁来收集这类信息呢?“盲盲仁海”公益团队无疑充当了这样的角色。他们始终本着“为视障者群体创造多彩生活的可能性”的初心开展调研、数据分析,发布网络平台无障碍榜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倒逼公司改善信息无障碍技术,发掘了“公益+技术”的力量,同时也实现了公益、企业和社会的“多赢”,对高校公益事业的拓展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胡文江)
汉江师范学院 "红笔"网友俱乐部 Copyright © 2015 党委宣传部制作、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