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中国文明网】让乡音乡韵温暖游子心

时间:2017-01-21 浏览量: 作者:毛晶玥

  2017年春节将至,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也将陆续踏入返乡之路。对于每一个游子来说,乡音乡韵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是抹不去的成长记忆。春节是乡韵的集中呈现,也是乡愁最浓的时刻。让乡音乡韵温暖游子心,不仅是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的需要,更是检验新农村文明建设的一把标尺。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乡村数量锐减,乡村的习俗与风情、风尚与道德、节日庆典、观念信仰也正在被人们冷落,丢弃乃至遗忘。近几年不断在媒体爆出的春节返乡日记,无一不透露出了对乡村文化失落的迷茫。正所谓“礼失求诸野”,乡村对优秀文化的保存与传承,诸如尊老爱幼、守望相助、诚实守信、尊重自然等,都是其他途径不可替代的。如何让无数个散落在四方的青年游子守望住乡韵乡音,是保护乡村文化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农村美,美在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几千年来,淳朴敦厚的乡村文化孕育了农村郭亲睦邻,融洽祥和的生活氛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充分运用乡村文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使乡音乡韵鲜活起来,是检验新农村文明建设的一把标尺。

  春节是乡村的风俗民情,节日庆典等乡韵的集中呈现,也是农民工返乡的重大节日。运用好春节,让乡音乡韵温暖游子心,要发挥农民的主人翁精神。政府不需大包大揽,只需要提供软硬件条件,鼓励和协助民间组织开展戏曲,杂技,戏法,龙舟,舞龙舞狮等民俗艺术,和花会,灯会,庙会,歌会,灶火,祭祀等民俗文化活动。农民是乡音乡韵的主体,相比政府出面组织“文化下乡”,更重要的是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结合传统乡村文化的力量,树立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文明新风尚。

  让乡音乡韵温暖游子心,政府监管也不能缺位。春节也是黄赌毒、非法宗教活动容易滋长的时期。培育文明乡村文化,不仅要文化舞动正能量,也要重拳打击恶势力。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政府要激浊扬清,抑恶扬善,依法治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鲜明正确价值导向,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引导乡村文明,培育文明乡风。

  “那年转身离去,水声远了河岸,村庄是否依然,千万里外我怅然回看。”家乡的乡音、乡韵能够触动每一个游子的记忆,只有通过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乡村才能像个“家”的模样。留住乡愁,留住“家”的味道,让乡音乡韵能够带给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温暖,让春节更具人文情怀和情感寄托,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留住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 (毛晶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