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中国文明网】繁荣中华文化有一种人不能虚位

时间:2016-09-08 浏览量: 作者:

  有人说,检验一部作品的好与坏要凭读者说;有人说,检验一种文化的优与劣要靠时间说。二者似乎有理,但从文化的基因和形成的特质来看,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一种人是万万不能虚位的。静观中华文化,泱泱之势,气盖华夏,上下五千年。虽经磨难,寂静涅槃,倒也阻止不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传播态势。其中,有一种人为了这份事业的延续,笔耕不辍,舍身取义,留下众多佳作;还有一种人为了这份事业的繁荣,甘愿充当“磨刀石”,因为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他们就是文化领域里的斗士——文学批评家。

  文学作家与文学批评家就好比“阴阳二气”,既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穿越中国文学史走廊,我们不难看出,文学批评从文学实践出发,又反作用于文学实践。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既能影响作家对文学的理解以及文学作品创作的发展,又能影响读者对文学的鉴赏以及文学社会功能的发挥,难怪莫言一再呼唤批评家的出现。优秀的文学批评不仅会对同时代个别作家作品起到支持、鼓励和指导作用,还会对同时代作家群体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倾向产生很大影响,甚至能改变一代文学潮流。

  如何守住中华文化之源,如何继承其精髓并且使之发扬光大,讲好中国故事,让生活在物质充足、经济发达的人们,不失经纬,胸怀笃定,永远持有一颗不变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心。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社会经济达到一定高度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天下顺则人心顺,天罡乱则人心乱,历史的发展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作家用笔记录下历史,还要创作心目中所向往的另一个历史;批评家则从作家作品评价到理论研究出发,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进步的、科学的文学批评能促成进步文学的繁荣兴旺。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达,尤其是正处于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的当下,虽偶有佳作问世,但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缺失一股力量,听不到另一种声音——去伪存真、拨乱反正的声音。改革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物质享受,也让我们远离了本民族文化之源,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文化缺失。为了“独善其身”,躲避世人认为他们就是无用甚至有害的人物的说法,批评家们缄默不语,少了担当,多了清谈,不能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任何物质的消费终有枯竭的时候,唯有文化源远流长,它深藏在人们心中,凝结成一道精神屏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个响当当的炎黄子孙。这就是强国之基,固国之本,更是护国治国的不竭之源。

  其实,批评就是另一种方式的鼓舞,对立但又统一。总之,文学批评家以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深刻分析、科学评价,能使作家不忘初心,背离本源,不失方向,创作出反映当代社会的好作品,讲好中国故事,鼓舞和激励人民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也使读者正确地鉴赏作品,获得真正的美的享受,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批评家绝对不能“独善其身”,我们虚位以待。

  (杜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