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东湖评论】“长七”问天献礼党的95华诞

时间:2016-06-28 浏览量: 作者:胡文江

  【迎接建党95周年】系列评论之八

  6月25日20时00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首次发射圆满成功。长征七号以其新动力、新布局、新环境、新结构、新体制、新测发等诸多创新点引发世人瞩目,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从民族解放到民族复兴,是党诞生以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伟大事业之所以无往不胜,就是由于植根于人民群众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性。而党的这种先进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根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基础上的伟大探索,“自主创新”无疑就成了党永葆青春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动力和源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作出了“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基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这一客观现实,日趋成熟的中国高铁、长征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技术等科技领域的创新和进步无疑给了这个战略目标以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技术层面的创新在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创新成果的取得无疑得益于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是有了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中国共产党人方能突破“城市暴动”的革命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也正是有了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中国共产党人方能果断摈弃“苏联模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幸福只能靠自己。自主创新就意味着中国的未来发展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基点上。从党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已经吃够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苦头,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每每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能实现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用以指引中国人民突破艰难险阻走向新的胜利。

  因此,克服机会主义的错误就必须摈弃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山寨”文化,既要和过去的照抄照搬、全盘西化等思维作果断切割,更要善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让他们勇于开动自己的脑筋,专心致志地研究自己的问题,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尽心竭力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并且在不断提高世界话语权的同时始终保持足够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技术创新必须提倡“自主”,是因为在这个高度开放的世界,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往往只能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但是,中国在倡议“亚投行”、开启“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等方面秉持的却是“打造命运共同体”,让中国的发展红利更多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此举无疑突破了发达国家主导的“技术垄断+文化输出”旧模式,开启了“互利合作+互惠共赢”的国际秩序新模式。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就意味着和“中国高铁”一样,只要是对方愿意,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搭乘中国的“长征号”运载火箭上天,为造福全人类共同努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不仅有这样的技术保障和服务能力,并且更有这样的气度和襟怀。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