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到武汉高校调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召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他指出,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针对每届学生新的特点和变化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常谈常新的话题。这项工作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毛泽东认为“世界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邓小平希望青年学生争当“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即便我们从“两个百年目标”的现实视角考虑,2049年我们的年轻一代自然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主人。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精神状态将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无疑直接担负着“塑魂”的职责和使命。众所周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是很不容易的,触及灵魂的工作当然更难。在过去不短的时间里,我们通过教书而育人,让学生“知书”而“达理”,通过立德而树人,让学生“厚德”而“载物”,通过思政课堂谆谆教导,运用新媒体的正能量“微宣传”,在通过德育、智育的途径来“塑魂”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人的思想本来就是个性化的、复杂多变的,思政工作的方法和内容也就不得不与时俱进、因人而异,无论是课堂上的说教式“漫灌”,还是新媒体正能量的单向“传输”,或许有时候我们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素材也能够与时俱进,但是从效果上考察未必尽如人意,很显然,无论是通过课堂还是媒体,无论是通过智育还是德育,这种往往忽略个性的、目的性很强的、科学理性的路径难免受到排斥和不以为然。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就意味着“非理性”,“非理性”的东西往往很难运用“讲道理”的智育、德育和一般的心理分析所能改变。当藏在年轻人内心深处的那个“魔”对我们的教育产生抵触心理的时候,其实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几乎变成了无用功,甚至从效果上走向了反面。再者,高校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上“象牙塔”,无论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亦或学生身边的极端案例,还是大众传媒上的声色犬马,往往一个偶然事件,就会将数年的育人效果抵消殆尽。
尽管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成功经验,尽管我们已经具有了不少的高科技手段,但思想政治工作毕竟是做“人”的工作。做好这样的工作决不能仅仅纠缠于工具和技巧层面,而忘却了教师的“看家本领”:言传身教、正己化人。想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师者自己首先要坚信并且践行;解除学生思想深处的困惑,师者首先必须解除自己内心的困惑;引导学生活出个性、活出精彩,师者必须自己要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为什么要重视榜样的力量,为什么要大力树立和宣传学生、教职工先进典型,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师个体来说,唯其努力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你才有资格站在讲台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当你努力去做了,你才会一点点累积你的人格魅力。思政工作者要敢于并且善于在学生面前剖析自我,把自己的困惑、纠结、领悟和成长与学生分享,方能让人看到你的坦诚和率真。
“正己化人”是针对老师个体而言的,但个体的坦诚和率真往往只能影响一部分人,在一段时间内产生有限的效果。真正起到育人效果,就需要整个高校教师群体,包括所有思政工作者、非思政工作者都能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每个人都能够努力活出“最精彩”的自己,都能拿出各自的坦诚与率真,都能分享自己出彩的喜悦和领悟,从而达到美育的熏染,“成风化人”将不再是难题。
稿源:
作者:胡文江
汉江师范学院 "红笔"网友俱乐部 Copyright © 2015 党委宣传部制作、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