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中国网】“容错机制”让干部有作为敢担当

时间:2016-03-07 浏览量: 作者: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表示,“容错机制”有着特殊的观察价值,有利于释放、调动官员改革创新的积极性。(3月6日新华网)

  社会风气的好转,往往离不开精英阶层的引领:政通,才能人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政府官员提出明确要求,核心要旨就在于“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强调的就是领导干部要有作为,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干好自己份内的事。如果政府部门干不好分内的事儿,党政干部不能够很好地尽职履责,又怎么能引领整个社会风气向上向好呢?

  与之相反,如果我们的政府部门切实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福利,我们的干部真正是善谋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我们的公仆始终心里装着老百姓,社会风气肯定会有大的改观。所以,导向很重要,共产党员就是最应该讲导向,党员的导向彰显出来,领导的作用发挥出来,老百姓自然就会跟着走。

  事实上,我们的干部队伍里面,有的人大局观念仍然跟不上,盘算的是个人小九九,他们往往把个人的升迁荣辱看得比尽职履责更重要,一事当先考虑的是自己,而不是岗位职责,不是忠诚谋事,不是忠诚谋公。群众清晰地看到,只要是对个人有好处的,只要是能为个人脸上贴金的,只要是能为个人政绩增加筹码的,这些人干起事来就很有激情。相反对于那些涉及社会民生、公平正义和老百姓维权的事情,他们会觉得做起来很麻烦、很棘手,不想动,不想碰硬,更不想得罪人,主动性和担当意识极度缺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秉持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实干家。邓小平认为“世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可是,现实当中从来都是“评论家”多于实干家,“评论家”不干事,不干事就不会出事,不干事别人就很难抓住他的把柄,所以“评论家”可以站在任意高的道德至高点上去批评别人,他只需考虑语言的逻辑关系,而不需要去考虑干成一件事所需要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和困难,协调各方关系,甚至还得承受委屈。

  这就导致另外一种人出现了,他们既想干事又怕别人说长道短、指手画脚,于是就奉行“无过即是功”来混日子。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总理重提“容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为的就是给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想干事的人放下包袱、放下顾虑,大胆干事,安心干事。 所以,对于“评论家”来讲,在评价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得慎重,更应该客观公正全面地看问题,绝不能头脑发热,人云亦云,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让那些真正想干事的人畏手畏脚。

  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无疑是既想干事、又能干成事的干部,可是由于人才“上升”的渠道不畅,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呢?所以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并且这个改革是全面深改。显然,不改就不能理顺关系,不改不能优胜劣汰,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改革就得动固化利益,改革就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因而改革必然会遭到这部分人明里暗里、花样百出的反对、干扰和阻挠。

  古往今来,任何的变法和改革,都毫无例外地需要迎接挑战的,并且改革越彻底,难度也就越大,风险往往也会越大。所以,现在中央采取的办法就是通过党风廉政建设来打破既得利益集团,依靠反腐败斗争来辅助全面深改的推行,这么做其实并不是最优选择,而是一种无奈的次优选择。从全局来看,我们目前最大的阻力不是贪官的问题,也不是腐败的问题,而是庸官的问题,而是不作为、慢作为和假作为的问题。即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也很少见到有领导干部因为无能而被撤换,由于不胜任而被调整。

  目前的反腐败斗争,既讲底线又讲高线,党的建设既讲三严又讲三实,考察干部既看廉洁又看实绩,评价党员既要看纯洁性更得看先进性,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我们衷心希望从这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开始,今后官员的职务调整更多的是因为不能胜任,而不是因为贪污腐败。

  稿源:中国网

  作者: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