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荆楚网】“禁鞭”为绿色发展鸣锣开道

时间:2016-02-16 浏览量: 作者:胡文江

  今年的除夕,父母、孩子和我,我们一家人安安稳稳地睡了个囫囵觉。从老家河北赶来团聚的弟弟一家颇感意外:十堰跨年的黎明怎么这么安静?聒噪的鞭炮声渐行渐远,预示着十堰这座城市距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近。难怪市领导都在为十堰市民素质的显著提升伸出大拇指,发自内心地为老百姓点赞。

  伴随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清楚“年”这种怪兽不过只是个传说罢了,如此,这种驱逐怪兽“年”的鞭炮便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于是这种既污染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的陋习如不及时革除,岂不成了新的“怪兽”?

  回想十堰“禁鞭”的曲折历程,不由让人感慨。1993年春节北京市率先“禁鞭”后,全国数百个城市纷纷效仿,十堰第一道“禁鞭令”应运而生。可知易行难,在市民的呼吁下“禁鞭令”又变成了”定时定点燃放”、“禁点限时”燃放,直到2015年年底“全面禁鞭”的时机才真正成熟。从“文明燃放”到彻底禁鞭,生动体现了十堰市民精神文明程度的跃升。

  “雾霾”给人们带来的困扰越来越多,“禁鞭”的话题也成为年头岁末网上坊间争论的焦点。笔者虽则对于这一习俗很是不以为然,可也不敢相信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全面禁绝。2016年,十堰市民居然做到了,这背后当然凝聚着政府层面多部门的汗水,但市民对这一举措的鼎力支持也深深地感动了市领导,感动了我们自己,也让笔者对十堰市民的文明程度刮目相看。论坛网帖《禁鞭:一个深得民心的决策》、《响应禁鞭工作,有喜事传统锣鼓更热闹》爆红便是明证。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承担着全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功能区”重任。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号召,主动服务“一库清水送北方”大业,适时提出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构想,这个构想一步步上升为省级、国家级战略。涵养水源的时代使命决定了十堰人必须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出牺牲、作出表率,“全面禁鞭”无疑让“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理念真正落地,市民素质的整体跃升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绿水青山让我们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恰逢岁末,武当山机场通航,十堰人多年的“蓝天梦 ”变成了现实,我也带着全家老小来到这里照了个全家福。不经意间发现,可敬可爱的十堰市民以自觉行动齐心协力支持“禁鞭”,为的就是让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为的就是让外面的世界看到一个美丽、幸福的新十堰,为的就是真正让神秘的武当山,甘甜的丹江水和美丽的汽车城走全国、走向世界,走到人们的心里!

  黎明的十堰静悄悄,十堰的黎明正起航!

  稿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