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竹筐,两根肩带,湖北宜昌大山里的向明军、向明迁、向明进三兄弟,用"双肩"感恩母亲的养育。父亲离世后,母亲身体日渐羸弱,为更好地照顾老人,三兄弟决定轮流照顾,一月一轮换。他们背起背篓,载着母亲,14年如一日照料老人。2014年11月,向明军、向明迁、向明进荣登"中国好人榜"。(2月4日中国文明网)
"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湖北宜昌向氏三兄弟14年如一日背起背篓、抢着照料并重母亲的事迹让人看了无不动容。在农村,由一对儿子和媳妇照顾老人,另外两家拿抚养费是常见的做法,但三对儿子和媳妇都觉得,母亲最需要的就是服侍和关爱,钱解决不了母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儿女和母亲要时常联络感情。于是三对儿子和媳妇决定轮替着接母亲到自己家,以一个月为周期轮换。向家的孝道,没有惊天动地,却可以打动每一颗尚善之心,可以影响每一户百姓家庭。
有道是"父母在,不远游"。照顾母亲的十几年里,向家三兄弟、三媳妇没怎么出过远门,种茶叶、种天麻、在附近做小生意成了他们创收方式,外出打工、做生意挣大钱是他们向往却怎么也不愿意的事。小儿子向明进为了补贴孩子读大学外出打工,一听说说"母亲情况紧急",没顾得上给老板打招呼就回家了,为此3000多元的工资一分都没拿到。为了让母亲温暖地过冬,儿媳们每天起床后都是先将火垅里烧一把柴禾,给母亲穿好衣服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这岂不正是"卧冰"、"温席"典故的现实版吗?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为了满足母亲喜欢晒太阳的小小喜好,儿子们虽然都已是半百之龄,却都一直坚持用背篓背着老人晒太阳、出门走亲访友,怕的是山路崎岖、摩托车太颠簸,这一背就是五年。不管母亲在哪个儿子家,作为医生的向明军每周必做的事情就是帮母亲检查,包括心跳和血压,从不会忘记,也没有一次落下。病重的母亲有时候大小便失禁,儿女们不知道多少次帮母亲洗这些弄脏了的裤子,"看到就吐,吐了再拿去洗,洗的时候还要吐",但是看着母亲下半身一片湿冷,他们不忍心母亲遭这样的罪,再脏我都会忍受,这一洗又是14年。
孝道的至高境界就是传承先辈的遗训和志向。如今,向明军家里珍藏着祖辈留下来的上百部中医学著作的手抄本,向明军学过不少,讲起来如数家珍。他还清晰地记得,祖父、父亲谈的最多的话就是:讲道理,做善事。小时候,母亲每天放工后,总是背后背一个,胳膊肘夹一个,面前还抱一个,路上走几个。三兄弟觉得,母亲当时服侍一大家子都挺过来了,现在一大家子服侍一个老人,理所当然,或许这就是"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之所以能够经久传承的原因,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家庭美德的力量所在。
向氏三兄弟用十余年的孝心孝行诠释着什么是幸福,诠释着"百善孝为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道理。"背篓孝子" 背起的是传统美德,他们的故事必然会在神州大地上持续上演。(胡文江)
汉江师范学院 "红笔"网友俱乐部 Copyright © 2015 党委宣传部制作、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