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中国文明网】李振函找到的更是精神富矿

时间:2015-02-04 浏览量: 作者:

  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确立上亿个水文地质测点,承担完成的找矿项目潜在价值上百亿元,确立井位300多眼。2011年春,山东遭遇2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李振函带领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成功钻凿抗旱水井73眼,保证了旱区23万人口吃水、5万6千亩耕地灌溉。2014年11月,李振函荣登"中国好人榜"。(2月3日中国文明网)

  地勘铁汉、好勘测员李振函凭借对地质事业的这份执着和坚守,矢志不渝献身地质勘探事业30年,为国家找矿、为群众找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地质找矿奇迹,踏遍全国确立上亿个地质测点,事迹令人震撼,精神感人至深。李振函和他的团队确立的不仅是井位,更是希望,找到的不仅是富矿,更是精神宝藏。

  都说"铁汉"李振函找矿、找井位找得准,笔者认为这恰恰得益于他首先找准了自己的社会定位。上世纪80年代初,李振函从河北地质学院毕业,正当同学们一窝蜂地向大城市里钻的时候,他主动放弃了分配到大城市的机会,来到了沂蒙地区进行地质勘测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讲"我是地质工作者,我的青春和理想在山间野外"。一句话、一辈子, 李振函把30多年的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勘探事业,兑现了自己的誓言。或许当初会有人说他傻,可这种"傻劲"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来说,不正是一种"精明"与"通透"吗?

  面对"长期开采,资源几近枯竭,七支勘探队无功而返"的局面,李振函不但没有退缩,反倒丢出一句"不出成果决不罢休"。常人看来这是封了自己的退路,可李振函凭的既不是一股子蛮干,更不是想出什么风头,底气来自他扎实的专业功底、独到的眼光和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果然,经过连续攻关500多个日夜,搜集大量地质地貌、岩性构造的一手数据,勘测出"铅、锌、银、铜、金储量惊人,潜在经济价值达60多亿,企业可持续采矿30年"这样的结果,不但拿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还被认为是全省多金属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

  地勘铁汉有铮铮铁骨,也有百转柔肠。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同时,李振函没有忘记为老百姓解决疾苦。他充分发挥自己技术和经验优势,先后为当地数百村镇寻找水源,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乡村和学校找水打井。2011年春山东遭遇2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李振函主动承担起抗旱救灾保人畜饮水的重任,组织带领一支由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经过38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成功钻凿抗旱水井73眼,保证了旱区23万人口吃水、5万6千亩耕地灌溉,圆满完成了抗旱救灾的重任。"为百姓找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朴实的话语印证了李振函那颗赤子情怀。

  尽职履责,勇于担当,精益求精,克难奋进,忠于人民……李振函穷其一生都在为国家找矿、为群众找水。可是,人们在李振函身上似乎发现了数不清的精神富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熠熠闪光。(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