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师专有着近110多年的历史,成立于1904年,学校虽几易其名,但改变不了它的历史沧桑和历史功绩。该校是“鄂西北基础教育的脊梁”,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该校六次迁徙,六迁六建,边迁边建,成了“车轮上的学校”,在颠沛流离中走过,在困境中艰难成长。
为什么郧阳师专多次迁徙?除了说不尽的几许奉献,几许牺牲,几许悲壮,更重要的是郧阳师专的大局精神。他们为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为了一江清水向北方,为了国家战略需求,毫不犹豫的服从大局,不断地迁徙,离开他们曾经工作过的热土。完整经历了学校六次迁建的原校党委副书记杨剑英老人,感触颇深地如是说:“一所学校,平均每十年搬迁一次,史所罕见。学校在关键时刻能够顾全大局,勇于为国家利益作出牺牲,这种精神值得肯定。”郧阳师专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敬可言,在迁徙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可赞可叹。
在看到郧阳师专做出奉献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牺牲。他们在多次迁徙中失去了太多,频繁的迁徙耗费掉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流失了大量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比如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校,和它同时代的高等专科院校几乎都升本,可是郧阳师专依然还是一个专科院校。究竟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郧阳师专的高尚放弃,为了国家需要,多次迁徙,在迁徙中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制约了它的发展。
郧阳师专的奉献值得我们敬佩,但是不能忘了它的牺牲,更要报答它的牺牲。如何回报郧阳师专的奉献牺牲,让她在奉献中“新生”吗?笔者认为,从政府、社会、自身三个层面入手,帮助郧阳师专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政府相关部门多在政策、资金、人才上帮助、扶持郧阳师专。教育部门在发展政策上多向郧阳师专倾斜,比如在学校发展规划、发展潜力、教育资源等方面给予照顾,以好的政策为导向,引导郧阳师专不断转型升级,帮助他们早日升格为本科。财政部门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郧阳师专在迁徙中耗费太多,财力严重不足,财政部门应该多拨付资金,帮助他们完善学校各项基础设施、硬软件配套设施等建设。人力部门在人才政策上多照顾郧阳师专,人才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帮助郧阳师专引进先进优秀人才,增强郧阳师专发展软实力。
社会多给予宣传和关注。利用新闻、媒体、广告等方式,广泛宣传郧阳师专的影响,扩大郧阳师专的影响力,提高郧阳师专在当地的名气,为郧阳师专的未来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十堰地区有很多的移民安置点,他们和郧阳师专有着一样的辛酸,充分运用“同病相怜”感情纽带,积极引导鼓励社会群体参与,广泛关注郧阳师专的发展,增强郧阳师专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
学校自身要自强。政府和社会给予的帮助和关注,只是外部因素,真正“新生”还是要靠自身。虽然郧阳师专在迁徙中牺牲很多,但是却收获了一种宝贵的东西,就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郧阳师专人精神。学校要充分发挥郧阳师专人精神,在困境中谋发展,在逆境中图崛起,埋头苦干,不怕牺牲,不怕吃苦,共同携手,共度难关,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学校的迅速发展。
国家和社会不会忘记郧阳师专的奉献牺牲,郧阳师专自身也不会就此沉沦,只要一起携手,共同前进,郧阳师专一定会“新生”。
汉江师范学院 "红笔"网友俱乐部 Copyright © 2015 党委宣传部制作、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