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赵玉翔义退银行误操作所得款项8万元,廖家军隐名捐巨款彰显爱乡情,“爱心女孩”郑慧捐助病童感动一座城,患癌女教师王红梅坚守三尺讲台育桃李,左望军救起落水两学生魂留边疆……他们虽然身在不同地域、不同岗位,可人人都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奉献社会。他们都是从郧阳师专毕业的普普通通的学生,可危急关头他们能够挺身而出,艰苦环境他们能够默默坚守,他们的感人义举和高风亮节,无不得益于郧阳师专以美育塑造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
第一,将课堂深度融入与课外典型示范相结合,彰显教书育人。一方面,提倡将美育理念融入课堂主渠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比如思政课上,老师们精心设计开场白,帮助学生走出认识误区,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踊跃发言。学校还注重开发非思政课的美育功能。周进芳教授在写作课上,经常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并把自己作品的初稿、二稿、三稿拿来与学生分享,老师的深度融入往往让学生痴迷其中。另一方面,提倡身教重于言传,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学生。像王安福、孟宪杰两位教授,既是教学明星,也是师德标兵,其高尚人品和感人事迹对学生耳濡目染,是学生真心喜欢的良师益友。学校经常邀请郧阳师专走出去的杰出校友、创业明星、英模人物回校现身说法,十七大代表胡安梅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救人英雄邹壬申见义勇为不留名的高尚品质,大学生村官万善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周照群、黄维、徐祖军苦读创业的艰辛历程,成为入学教育、养成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生动教材。
第二,将专业学习训练与服务经济社会相结合,突出学以致用。大学精神的凝铸,健全独立人格的塑造,必须深度融入大学生活的绚丽多彩,深度关注艺术创作的执着疯狂,让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民族与国家的未来成为大学校园的主题,让学习、成长、进步、文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旋律。学校主要领导带头参加书法、摄影比赛,开展文艺创作;专业教师深度参与文化讲坛、媒体采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招献策;在校学生广泛参与志愿者服务,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十堰作协主席、校党委书记杨郧生摄影作品在全省高校艺术节中获奖,出版《藏地大回环》、《梦萦故乡那条河》等文艺著作;十堰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校长喻斌在荆楚讲堂、车城大讲坛等阵地纵论地方文化,出版《十堰历史文化十四讲》,为旅游产业策划做贡献;副校长潘世东带队徒步勘察汉水流域,在全国范围内推介汉水文化,专著《汉水文化论纲》荣获省级大奖;教育系主任郑传芹、政法系主任王道国等被列入十堰纸媒和电视专家库,经常就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等问题答疑释惑。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旅游专刊《大美十堰》、十堰市学前教育联盟、武当山导游培训基地、郧阳师专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在学校挂牌,成为师生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
第三,将学生活动载体与外围环境打造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胡锦涛指出,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郧阳师专的社团文化活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个性张扬、思想解放和人文关怀成为大学校园的价值追求,让富有青年朝气、富有学府修养、富有师道尊严的,体现民族性、时代性、个性化的文艺作品应运而生,注重从入学养成教育的补课,到渐入社会的职业规划,从具体的一场文艺活动,到个性鲜明的品牌项目,从物化的校园文化景观,到抽象的大学精神塑造,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主动将“审美”与“审丑”、“鼓励”与“挫折”、“光明”与“阴暗”的教育有机结合,时时处处体现美育的标高,努力凝铸富有中国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环境。“走进十堰、欢乐师专”音乐舞蹈晚会、走进十堰作家群、党史知识竞赛、十堰文艺界新春诗会、罗维扬诗歌朗诵会等相继举办;礼仪志愿者服务传统武术节、法律志愿服务队为农民工维权、大学生志愿者对接服务社区、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等活动屡受表彰;师生排演的廉政文化节目《江山》、小品《永远的红纱巾》、诗朗诵《春风和煦 阳光灿烂》在社会上广受好评;车城英才、十佳会计、教学名师、优秀志愿服务队等荣誉称号纷纷落户师专。
青年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全独立的人格,才能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成人成才。塑造健全独立的人格,就是让学生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甄别之中学会成长,高校应当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长期以来,郧阳师专重视美育在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教风、学风、文风的锻造,注重地方民俗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注重师范教育与美德示范的熏陶,注重核心价值与时代精神的导向,探索出一套富有特色的“美育塑造学生人格,文化引领个性发展”的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