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时评界]让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乐园

时间:2012-10-12 浏览量: 作者: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在文化育人上普遍缺失的现状,郧阳师专党委书记杨郧生将其归纳为重知识传播,轻人文关怀;重制度约束,轻人格建构;重课堂教学,轻行为养成。他认为,很多高校把智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并没有把学生当做鲜活的生命个体,只告诉学生不该做什么,不引导学生应该如何做。如此,学生课堂之外、校园之外的活动便淡出了教育者的视野,尤其是学生的行为习惯、社会公德的养成教育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导致缺失。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教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到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能;育人的主要目的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既要教书,也要育人。无论是脱离了育人的教书,还是丢弃了教书的育人,都不是完整的教育。然而,重智育而轻德育的思想在多数高校教师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他们大多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好书,至于育好人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他们往往无视于课堂上部分学生 “昏昏欲睡”、“暗送秋波” 的行为,彼此“和谐”地唱着“双簧”。殊不知“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但凡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不仅授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给学生“立世之德”。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育之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道德,这才是培养人才的目的,才是教育的灵魂。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应该把育人贯穿至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和谐奋进的文化育人氛围,让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乐园。

教书必须育人。那么教师如何从单纯传授知识的“经师”成为能够全面引导学生幸福成长的“人师”呢?首先,教师要有以自身所学授学生以业的育人之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善于播种知识,更需勤于耕耘希望,除了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能力,还须由单向度的教学模式向双向度的互动教学模式转变,并能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乐于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立足教学岗位刻苦钻研,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其次,教师要有以自身所智启迪学生的育人之乐。德育不同于智育,容易受复杂环境影响而出现反复,所以关键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赖于教师的合理引导。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学生大多各有所成,这当中有弟子的天赋和刻苦,但更重要在于老师的引导和启发。教师应尽可能了解学生的特点,进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使其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克制,不求能达到“立竿见影”之速效,但求“如春雨般润物于无声”。再次,教师要有以自身所情走进学生身心的育人之心。种德者必养其心,对学生心灵的播种浇灌,绽放出的一定是绚烂的思想之花。人都有自尊心,有自身的形象,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师生间思想感情的沟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拥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怀,才能摧毁困住学生心灵的高墙,进而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才能担当好“良师益友”之角色。

高校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教育理念,而教师正是这项工程的执行者。作为高校教师,在践行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铭记爱因斯坦关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即“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