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力作 ——品读《沧浪》有感 聂在垠
近日,欣闻文江同志著作《沧浪——21世纪初地方高校办学管窥》一书出版,作为部门领导、同事,我十分为之高兴。细读《沧浪》篇目,让我感受到文江身为理论工作者守土有责的岗位意识,身为党的宣传工作一员鲜明的角色意识。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我们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总要求。郧阳师专党委宣传部人人都以此作为工作的原则和指针,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管好媒体,采写报道,做好外宣策划,服务中心工作。我们的同志在做好日常宣传报道之余,并未满足于现状,陶醉于过去的成绩。而是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进取,精益求精,主动出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所谓“近朱者赤”,文江同志长期参与学校的“理论武装工作”,长期参与组织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能够直接并深刻地聆听到学校党委领导同志的教导,这让他的思想灵魂深受感染,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得以提升。文江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用心领悟、笔耕不辍。从为校报撰写“本期话题”,到主动撰写“郧师网评”,他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市精神,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和郧阳师专的实际,知无不言,有感而发,用原创的、思辨的和细腻的笔触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即时研判,创造性地发挥了党的“喉舌”机关引领舆论导向的职责和功能,这在高等院校宣传战线是并不多见的。 知无不言的品格体现了文江对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无限忠诚。宋代苏洵在他的《衡论·远虑》中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舆论引导性文章一旦存在种种顾虑,或者掺杂了个人的私心杂念,便会捉襟见肘,辞不达意,正面的导向作用往往会大打折扣。文江同志在撰写评论过程中坚持求真务实,在开展调研,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用数据说话,用实例作支撑。他心底无私,遇见问题不刻意褒扬,也不随意贬损,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方法和党的创新理论分析是非曲直,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就能够做到旗帜鲜明,体现了对党的忠诚,赢得了师生的包容和认可。因此,《沧浪》是对党忠诚、对郧阳师专忠诚的真实写照。 有感而发体现了文江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文风。文江大学期间就读的便是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坚定的政治信仰已经深深地熔铸进他的灵魂。品读他的评论,让人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种鲜明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主张言之有物,切中时弊,这一要求与马克思主义文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江坚持用自己的语言撰写针对高等教育和郧阳师专的时评,不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是希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了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具体实际的结合,将中央、省市精神和高等教育与郧阳师专的实际相结合。因此,《沧浪》也是倡导良好文风的典范之作。 全局观念是文江成就舆论导向力作的关键。“话语权”问题历来左右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表达,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婉约地、隐晦地、甚至反向地表达作者观点的文章。现实当中,当人们遇到困惑或疑虑时,往往是有感而不发,那是因为人们脱离不了“个人”的思想桎梏,缺乏全局性的眼光。因此,即便人们具有知无不言的品质,有感而发的灵感,可如果缺乏全局观念、战略眼光和磅礴的胸怀,所撰文章依然难免抱残守缺,一孔之见。正确的舆论导向之所以是科学、正确的,就在于这是一种秉承“天下为公”理念,熔小我于万物的情怀。这是作者将天下公义、家国情怀融入文章的关键所在。 学无止,善无垠。希望文江一如既往地保持对党,对师专,对他人的赤子情怀,砥砺品质,拓展视野,弘扬正气,多出佳作。(作者系郧阳师专党委宣传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