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E21时评]谁能“搀一把”补齐短板的事业

时间:2011-12-16 浏览量: 作者:

  “让奶奶来教你”这句普通的话语,伴随着十堰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的开幕而传遍千家万户。当年近耄耋之年的陈怡敏老人被志愿者搀扶下领奖台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佝偻的背影。感慨心酸之余,一个疑问蓦然冲入脑海:谁能“搀一把”补齐短板的事业?
  退休职工陈怡敏老人十年间所笃行坚守、孜孜以求的,就是让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学英语的起点上不输于城里的孩子。这是一位本该安享天伦之乐的老人的普通心愿,但却彰显了人民群众对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我们从中应该感悟些什么?
  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是一项力争让每个人都生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伟大事业。今年8月份公布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寒门难出贵子”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教育资源的城乡不对等直接造成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目前,中国有9亿人是农村户口,2亿多农民进城务工,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人家庭负担特别严重,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可以说,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命脉不稳固,就称不上科学发展;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不根本扭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彰显;农民的收入不持续提高,农民工不能实现和城镇居民相对等的权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难以实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十堰市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理念,将十堰城区打造成服务周边县市乡镇、农村发展的高地,为农村送政策、送资金、送设备、送人才、送科技、送市场,全面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十年前,当陈怡敏老人在菜市场和趴在肮脏的水泥台子上的农村小女孩“芳芳”用英语对话时,可能她还没想那么多。可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奶奶免费办起了“农民工子弟英语补习班”,老人由于身体原因甚至生怕耽误孩子一节课,用自己的绵薄之力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余热,这种社会责任感已经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由自发变成了自觉。可是,如果单靠少数人去做这么一项繁重复杂的事业,甚至于单单依靠老人们去做这样的工作,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又于心何忍?
  这个社会谁最需要帮助?我能为之做些什么?这是每一个有道德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会认真思索的。陈奶奶的举动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或许不久以后,社会上会出现“陈怡敏爱心团队”,“ 陈怡敏爱心基金”,同时我们更期待“让奶奶来教你”演变为这样两句话:“让老师来教你,让奶奶来休息”,如此,我们距离德行天下的愿景也就不太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