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12 浏览量: 作者:
9日下午,郧阳师专文明办主任聂在垠一行来到“文明新村建设”对口帮建单位竹溪县县河镇仁家沟村,将“仁家沟村文化活动室”牌匾和价值近4万元的设备、书籍送到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昌仁手中,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今后郧阳师专还将帮助该村做好茶园、矿产等项目的规划和产品包装,选派师生以讲座、个别辅导等形式进行文明素质、科学文化和法制培训,协助开展“十星”级农户评选等活动。(十堰日报12-12) 全面小康社会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其中“农村小康建设”是全面小康的短板,农民能否过上小康生活直接关系这个伟大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裕,全面小康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小康,“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现象在新农村建设当中还比较普遍。伴随着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经济条件、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越来越迫切。在旧的陋习不能摈弃、新的文明风尚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请客送礼风、抹牌赌博风、封建迷信风等就会蔓延开来,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以及时根本的扭转,势必会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甚至会危及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在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具体困难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应当着力在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上下功夫。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作出重大部署,要求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等工作。湖北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我省立足服务“三农”,出台实施了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推行了9年的“文明新村建设”就是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文明新村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有连续性,坚持了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行政命令,通过抓好试点,示范带动,向周边辐射,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力促多方共建协作,是一个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贯彻新农村建设始终的工作过程。十堰市在竹房城镇带开展“文明新村建设”试点,就是为了使这些物质上已经相对富裕的农村,营造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明道德新风尚。 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三下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服务“三农”,地方院校独具优势。以郧阳师专为例,该校地处鄂西北山区,凝聚了一大批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一批土生土长的专家学者,他们为本地区基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培养了大批量人才。今年,郧阳师专作为省级文明单位,积极响应湖北省和十堰市号召,承担了对口帮建仁家沟村“文明新村建设”的任务,创造性地开展高校服务地方的工作。可以说,地方院校在地理区位上接近农村,在生源上依靠农村,在服务对象上面向广大农村。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各方面人才的同时,地方高校在传播文化、提供文化服务方面大有可为。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文江
高校网评
重点网评
商网评论
地方网评
校内链接
汉江师范学院 "红笔"网友俱乐部Copyright © 2015 党委宣传部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