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光明观察]幼师职后培训“爆棚”为哪般?

时间:2011-08-01 浏览量: 作者:

   7月28日上午,竹山县委党校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由郧阳师专、竹山县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首期面向十堰地区幼儿园园长、幼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这里举行。全县幼儿园教师对于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非常高,园长培训班预计30人,实际报名45人;幼儿教师班预计70人,实际报名110人。(湖北教育信息网07-29)

    一个县及所辖乡镇幼儿园教师参加在职专业培训积极性如此之高,最直接地反映了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基层一些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渴望,与政府、社会所能提供的培训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不仅仅城市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幼儿园教师,即便是在广大农村,如何通过办好乡镇幼儿园,切实做好农村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也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国民素质提高的一项新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向东部地区和发达城市涌进,中国人口分布布局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市民幼儿教育资源本身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接踵而至,这就必然使得城市幼儿园教育资源的紧缺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据调查,农村幼儿园的设施条件差,达标率极低,其中最为紧缺的资源便是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幼儿园教师。事实上,在很多城市的幼儿园教师都是无证上岗,男性幼师的比例明显偏少。而我们农村的幼儿园所聘请的也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留守妇女,至于专业的在职培训则基本没有。

    于是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由于幼儿园是紧缺资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普遍存在,下一代教育资源呈现出“卖方市场”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无论是公办的,还是私立的幼教机构,他们的发展不是通过对幼儿教育本身规律的探索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为前提的,因为他们从不为生源问题发愁,学校的发展动力更多的是想方设法提高学费,教育内容更多地体现在特长技能训练这些浅层次上面,对幼儿的智力潜能开发、人格健全及健康成长方面的研究和培养却是很少,这恰恰正是“钱学森之问”难以破解的根源所在。

    关心下一代的成长问题,关心城乡下一代无差别的健康成长问题,事关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问题提出一系列指导性意见。一些地方师范院校抓住有利时机,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和当地政府部门合作,为地方学前教育提供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撑,既是地方院校寻找自身发展出路的有益探索,也是地方院校服务社会的有益尝试。

    以郧阳师专此次培训为例,他们自己出资聘请了华师大专家为农村幼儿教师讲授国际视野下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体现了培训的高起点;组织本校专业教师免费为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体现了培训的公益性;选择暑假这个空当,通过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并采取得力措施精心组织,最终实现了学校、政府和地方的“多赢”。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高校、政府和地方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服务学前教育、关爱下一代的春风会在不远的将来真正惠及城乡,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均衡地享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都能进一步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胡文江)

   
    东湖评论-网评湖北:
    湖北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