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光明观察]“抵日货”能否壮我民族志气

时间:2010-09-15 浏览量: 作者:

胡文江 刊发时间:2010-09-15 10:26:24 光明网

最近由于扣押渔船、钓鱼岛问题等摩擦,中日关系那根敏感的神经再次被触动了。网络上正大面积转载着诸如“抵制日货壮我中华民族志气”、“抵制日货振兴民族企业”的帖子和图片。

笔者以为,“抵制日货”充其量是指标不治本,客观上讲这对于民族产业自身的不思进取是一种纵容。民族志气能否壮大,根源于民族自主创新能力能否快速提高,唯有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壮大自己的民族品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方能从根本上壮大自己的民族产业和经济实力。抵制洋货运动大抵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进入20世纪之后,民众对“国家”的关注似乎更加强烈起来,表现之一就是抵制洋货运动的兴起,毋庸置疑,这一运动是民众“反对帝国主义”的表现。在那个时候,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先进技术,面对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中国民众也只能选择这么一种本能的、被动的方式进行反抗。然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天然不存在政治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将遭受压迫和剥削的怨气和民族仇恨发泄在“货物”上更非明智之举。近代的中国之所以备受欺凌,原因在于自身生产方式的落后,落后的技术、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以及落后的政体,使得中国人只能望“洋”兴叹,可摆脱这种贫困落后的局面,唯有依靠自身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这就不得不放眼看世界,不得不在“反帝”的同时还要向西方学习。

先进的国人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将“反帝”的决心和“振兴”的希望结合起来,光“抵制洋货”恐怕是做不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劳苦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以后,也曾一度遭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封锁和制裁。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已经认识到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

冷战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的生产力落后是历史造成的,要想尽快达到世界水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必须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重要思想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小平同志的思想有着两方面的深意: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其要点在于一定要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充分利用好当前较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卯足力气实现自身发展;二是要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强国之路,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也要虚怀若谷地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民族产业技术革新缺乏动力根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思维和国家的保护伞。

虽然我们在国内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统一的市场,可我们的民族产业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因为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让民族企业过得很舒服。很多企业确保国内市场份额靠的不是自身科技实力、创造力的提高,而是国家关税的保护,以及政策上对市场竞争的规避,因此,“抵制洋货”便是在为这类不争气的民族产业争取市场份额,于是正中他们的下怀,每每遇到中国同西方国家的摩擦,便会有此类企业利用国人的民族情绪推波助澜。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企业和民族产业只能是狐假虎威、自缚手脚。

我们期待着中国的民族志气真正壮大起来,用这种民族志气去鼓舞我们的民族企业主动走出国家的保护伞,在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与协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创造民族自主品牌,这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民族企业竞争力的方式,不但能够巩固国内市场,甚至可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届时不需要民众的抵抗,洋货也会在中国的市场大为减少,这将是西方人所最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