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E21时评] 大学新生转专业需要引导

时间:2010-09-10 浏览量: 作者:

[E21时评]学生的自主源于高校的自信
大学新生转专业需要引导

    新生报到期间,遇学生携家长问询转专业事宜,他们的理由是为了好找工作。于是笔者连续问了她们几个问题:您对志愿填报的专业及拟转的专业真的了解吗?您对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真的了解吗?您对您自己的兴趣特长真的了解吗?建议您想清楚了再做决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大学生转专业已经逐步由一个受教育者自发的行为,渐渐演变成了高校推进教育教学人性化、市场化的一种有益尝试。有的学校甚至出台了专门制度,允许、鼓励学生大一学业完成后可自由选择专业。这样的制度体现了自由民主,体现了资源共享,也体现了交叉培养,大学生本身也从自由选择专业过程中经受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他们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有的更加自信,也有的一事无成。无论如何都不得不承认,大学转专业的常态化,重视学生的选择权,是大学精神的回归,是尊重受教育者的教育思想的回归。

    但是,今天的新生转专业却不由让人产生些许担心。他们做出转专业的决定往往出于一时的冲动,三分钟热度。追问其理由也不外乎两点:服从兴趣或者利益驱动。可更多的学生是让家长或者别人拿主意,自己根本没有准主意,填写“转专业申请表”也是让人代填,甚至在“转专业的理由”一栏不知道写什么,还要参考别人填写的内容。凡此种种,体现了大部分90后大学生依赖性很强,适应能力很弱,自主意识淡泊,这便是我们今天大学培养对象的一些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大学新生转专业需要教育者及时的引导,做好“转专业教育”也应该纳入入学教育体系。

    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长期以来,“一考定终生”的体制使得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选择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加之信息占有的不对称,学生及家长对于选学校、选专业体现出一种盲目和盲从。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喜欢道听途说,自己的选择便这样很随意地决定了。在此情况下,高校主动降低“转专业门槛”,无论对于选择了理想的专业,还是没有选择到理想专业的学生来讲都是受宠若惊的。高校这样做本无可厚非,可这个时候对于新生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高校在重视学生选择权的同时,更应当主动出击、因势利导,利用好学生转专业这个环节,将其变成一次拓展学生眼界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了解自身、了解学校、了解社会的难得机会。

    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们也大可不必对学生转专业过于担心。有些道理只有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了,才能够在深刻感受的情况下更加理解它。转专业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热门专业、“好”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选择了“冷门”也许会让自己受用一生;事前要早做准备,有针对性地应对所转专业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要做好补课的准备,合理安排时间;转入新专业以前所学的知识也不能放弃等等,这些比较成熟的认识和好的经验都是学生在转专业过程中体悟的,老师的角色仅仅是建议和引导,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这样也就为大学生“成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我们期待着大学办学越来越自信,让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越来越高,让学生选老师、学生选专业、学生选学校直至毕业生择业都能体现出他们的自主意识和深思熟虑,则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最大的成功。 

     [上传时间: 2010-09-10 10:24:14]
     [信息来源: 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信息作者: 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