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E21时评] 汪金权:“三晓得”折射师者的笃信

时间:2010-09-09 浏览量: 作者:

[E21时评]汪金权:“三晓得”折射师者的笃信
——写在第26个教师节到来前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他的学生,感动了教育界,也感动了中国。汪老师这种扎根山区、长期坚守的笃信与执着,源于为人师者始终明确地晓得哪里最需要他,晓得谁最需要帮助,晓得自己该干什么。

    因为晓得哪里最需要他,汪老师坚持人往“低”处走。1987年华师毕业后,汪金权被分配到了蜚声中外的黄冈中学,仅仅工作一年后,出于对家乡教育的忧虑,他毅然放弃了在黄冈中学的工作机会,主动申请调到大别山深处的蕲春四中,坚守至今已经有23个年头了。当今社会,有着许许多多长年留守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教师,即便舍不得离弃那里的孩子,出于生计考虑,其中也有不少人从山村进了县城,从农村进了城市,从中学进了大专;今天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则是宁可蜗居城市,不愿回到农村……这些都是人之常理,符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可是,汪金权的举止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从一个优势岗位到了一个倍加艰苦的岗位,无论风云变换、艰难困苦,一干就是20多年,这种放弃与坚守的人生哲学,就是“师者境界”中自觉的清醒和清醒的自觉。

    因为晓得谁最需要帮助,汪老师坚持“穷也兼济天下,未尝独善其身”的舍己为人精神。在长达23年的教学生涯中,汪金权的工资从最初只有几十元,到而今也只有2000多元,但是,他却从中挤出十万多元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居住了20多年的土坯房,70岁的老母亲、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儿子、患严重智障的小儿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妻子,组成了汪金权现在的家,家里没有一件电器、没有一把像样的家具,他却说:“我只睡得下六尺长的床,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费足够!”。佛陀“割肉喂鹰”只是劝人向善的故事,地藏“普渡众生”也只是传说,汪金权老师这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给了我们生动的示范,还有立志扎根贵州偏远山区基础教育的徐本禹,以及刚刚牺牲在深山支教路上的大学生赵小亭,都预示着红烛精神的薪尽火传,预示着将会有千千万万个“汪金权”在全国各地出现。

    因为晓得自己该干什么,汪老师勤恳教学、言传身教,精益求精、甘为人梯。家境虽然贫苦,可汪老师的教学理念丝毫不落伍。深山从教20多年来,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染学生,指导学生发表作品百余篇。他从不求人人上名牌大学,但要求个个先做合格公民;提倡学生轻松学习,从不布置课外作业,每天只练一页字;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四会——会读书,会写字,会说话,会作文。汪老师自豪地说,20多年来,自己亲手培养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贫穷,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事业有成,“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对待同事,汪老师遇到“好事”总会推让再三,经常把评优评模的机会让给别人。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长期坚守、不求回报,这就是师者对自身岗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笃信不移,如果我们所有的教师、准教师们人人都学汪金权,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就没有理由不兴旺发达。
 

     [上传时间: 2010-09-09 11:40:55]
     [信息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作者: 胡文江]

    e21网站:
    荆楚网:

    汪金权:大山深处的师道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