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第一轮淘汰赛落幕了,笔者看到一则《世界杯四大昏哨遭淘汰》的消息。他们中有的错罚红牌,有的是纵容越位球,有的则错判好球无效,虽然其中不乏著名裁判,依然难逃被国际足联扫地出门的命运。本届世界杯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裁判问题,其实这也是整个社会评价现象的一个缩影。
评价体系是对业绩的反思机制。比如,大到一个国家,我们可以依据GDP增长速度评价国家的发展状况,依据外汇储备情况评价30多年来的对外开放政策,依据人口波动曲线评价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小到一所学校,我们依据毕业生就业率评价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依据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如此等等。评价体系首要的一点就是价值取向,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是让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然后就是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方式。对于现代高校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应当由谁来评价?怎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这里面的评价主体往往是教育教学主管部门来评价,此外,学生的评价、专家组的评价、教研室的评价等等都应当成为评价主体的组成部分。将这些因素依照一定比例组合成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区分优劣。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我们可以奖励先进,树立典型,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提供反馈意见,整改建议给教师,使之改进不足,学习先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进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那么在这里,对于评价者本身的素质要求就显得极为重要。
当前,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论资排辈”现象比较严重。这是一种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烙印和封建官本位色彩的评价体系。比如有的高校在职工工资待遇、晋升职级、福利分房等方面,论资排辈现象屡见不鲜。他们按照职工职级、职称、学历等高低依次排列下去,张榜公布,以此确定待遇顺序,这样的做法显然有失公允。拿职称、学历来讲,这是人们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的,但是,人们一旦将心思放在本职工作上,就难免会耽误自己职称、学历的晋升,那些不安心本职工作、一门心思搞学历、搞职称的人就会得利;就职级晋升而言,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或者存在针对不同群体的双重甚至多重标准,并非人们通过主观努力就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往往取决于领导者和管理层的主观好恶。那么,这个论资排辈实质上就变成了山头主义的猖獗、近亲繁殖的横行,或者官二代的“拼爹游戏”。这个排名张榜公布以后,得利的往往是那些官员和投机者,老实人不但吃了亏,还遭受到羞辱。其实,他们在乎的并不是报酬的多少,也不是房子的大小。论资排辈的结果排掉的,是大多数职工的尊严。
我们记得曾有一名清洁工在深秋的早晨因与周恩来总理亲切握手而倍感温暖,“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让人民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言论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分量。两位总理意味深长的话语,给了评判者评判的标准,也给了老实人立足本职、埋头苦干的勇气。我们的事业发展需要人民的支持,就必然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如果有人在评价中依然喜欢吹“昏哨”,那么他就像世界杯的某些裁判一样被历史扫地出门。
感谢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