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E21时评]课程改革 学生为本

时间:2010-04-29 浏览量: 作者:

    日前,郧阳师专举行了高职课程开发与建设培训会。这是该校适应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着手探索高职教育改革的尝试。事实上,深化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改革,正是教育者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力图克服传统教学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厌学的弊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诉求。

    传统教学习惯于定性、定量地告知学生标准答案,课程由专家设计,实施由教师主导,这种间接的传授代替了学生的动态体验,而学生只需要洗耳恭听、“虚心”接受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积极性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遵循的是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强调以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能力的培训。在这种融“教、学、做” 为一体的培养模式下,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互联系起来,学生能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

    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行动导向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学习性工作情境中参与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职业工作过程,提高独立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行动导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和“设计”的空间,学生有机会进行自我评价。行动导向教学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举一反三”。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主讲人,而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和伴随者。他们负责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再控制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充满信心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除了专业能力以外,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属于情感类教学目标,无法简单通过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来实现。通过课程改革,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进行工作,自主进行学习,还可要求学生想办法用最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既可以留给学生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又可促使学生跨学科地组织学习。我们相信,通过这种以学生为本,凸显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课程改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定能最大程度地活跃起来。

    感谢投稿!
 

     [上传时间: 2010-04-29 16:22:42]
     [信息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作者: 一粟]

    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