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人生坐标明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的人浑浑噩噩,人生坐标模糊,根本找寻不到前行的动力;有的人忙忙碌碌,却穷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的坐标,往往怀疑生活抛弃了自己。思政课教师贾凤姿则不然:她用那不及普通人健康的身体,28年如一日奋斗在挚爱的三尺讲台上,以春风化雨般的爱与责任侵润着一代代学子的心田,书写出让人景仰的篇章。贾凤姿老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钉子精神,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
要学习贾凤姿老师的“知足也不知足的统一”。一生奉献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贾凤姿老师对于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她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人生坐标,对此贾老师是知足的,于是她选择了埋头拉车,默默奉献——即便在当下评价体系下没人会给她加一分钱的工资。然而同样是一门课,别的老师抱怨学生不爱听的时候,贾老师却能讲得“猿倾耳、虎低头”;同样是一堂课,今天讲的和明天讲的所运用的案例却不尽相同,贾老师对自己的课堂精益求精、永不知足。在今天的学校里,尤其是一些中小学,这样的老师有许许多多。与之相比,高校教师有着方方面面的便利条件,可以晋升更高的职称、可以争取更多的津贴、可以获得种种荣誉,甚至可以摇身一变去当官。名利面前,人人都是不知足的。很多人甚至将“个人名利”与“教育事业”的关系颠倒,为了“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而挖空心思,甚至是不择手段,看上去这些人似乎也很“不知足”,可他们在“三尺讲台”上所花费的功夫却越来越少,对于教书育人的思考越来越少,对受教育者的爱也几乎找寻不到。虽然他们的工资、职称、荣誉、官位等越来越高,可他们依旧不能满足,依旧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因为他们从未把“三尺讲台”视为自己的事业。
要学习贾凤姿老师“对业务的进取心与对学生的爱心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肩负的任务,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课程“真心喜爱、终生受益”。很多人之所以抱怨思政课不好讲,学生不爱听,并非因为课程难、缺少吸引力,而是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按照一般课程的要求去备课是远远不够的。思政课是“塑造灵魂”的核心课程,是用来帮助学生“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政课教师必须精通党的理论,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深切关注社会民生,既要关注国内外大事又要通古博今、关注身边生活,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深入浅出。讲好这门课不但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而且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关注学生,对症下药。今天的大学生很多都喜欢网络游戏,当得知一款名为“WOW”的网游占用了班上同学大量学习时间时,贾老师并未对学生一味的训斥,而是通过陪学生玩这款游戏,在游戏中逐步将他们拉回现实。贾老师通过这种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方式消除学生“网瘾”,已经达到了为人师者的至高境界。实际上,贾老师的做法恰恰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范例,这种“亲其师、信其道”的做法值得思政课老师们去思考。
要学习贾凤姿老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对真理的追求的统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思政课老师在其中应当成为表率。贾凤姿老师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她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化为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动力,用爱与责任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28年,并且决心一直持续下去,这种对党、对人民、对学生的持之以恒与无怨无悔,表明了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传播者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思政课老师的知识储备、理论素养、教学方法、教案素材,以及对于社会民生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这些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而贾凤姿老师搞科研、搞教研不但做得深,而且做的真。她的研究成果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能够给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多方面的启发。与此不同,很多教师做学问仅仅是为了续修学位、晋升职称,这些所谓的成果往往很多属于“职称论文”,于教育教学本身则毫无价值,不仅是占用了有限的资源,也败坏了学风和师德,乃为人师表者之大忌。我们要向贾老师那样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去搞科研、求真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为人师者的道德与操守,守护好自己的人生坐标。
感谢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