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关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网媒关注 > 正文

[E21时评]公众质疑考验领导者公仆意识

时间:2010-03-31 浏览量: 作者:

    网络“刁民”陈永刚被当地聘请为政府工程特约监督员,这一行为呼应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的号召,让人拍案叫好。两会期间,湖北省长李鸿忠、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被记者分别问及有关“邓玉娇案”、“陈永刚案”等敏感话题时,都体现了很好的风度和媒介素养。作为领导者,如何面对媒体,如何应对网络舆论,如何对待公众质疑,不仅仅涉及领导者个人的心胸品质、媒介素养,更重要的,这是对领导者公仆意识的一种考验。

    所谓“公仆”,意指公众的仆人,按照《党章》关于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毛泽东曾要求党的领导干部争当人民公仆,争当人民的勤务员,而不是官老爷。一提到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王彦生、沈浩等这些熟识名字,人民都会在内心深处不约而同地掂量起“公仆”一词的份量。公仆意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被胡锦涛总书记列为当今党的领导干部“三大意识”的重要方面,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时代内涵。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面临新的考验。树立科学正确的权力观,体现“执政为民”是提高党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要求。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总的看法,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共产党人的权力观,要求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要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切不可将其颠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有的党员干部放松了学习,放松了调查研究,放松了自身党性修养,对于“权力观”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的将权力当成了一种荣誉而不是责任,有的只对“职权”感兴趣而忽视“职责”,造成权责分离,也有的仅仅将权力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公仆意识淡薄,更有甚者,将权力视为谋求个人私利的工具。这些模糊甚至错误认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潜在隐患,是我们党走群众路线的大敌。党的领导干部有没有科学正确的权力观,他们心里究竟有没有装着老百姓,当面对公众媒体时会有最直接的反映。

    当今社会,记者被西方尊称为“无冕之王”,网络舆论日渐成为公众质询党和政府的重要途径。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的领导干部,他们从来不会躲避记者,也从来不怕网络监督。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更喜欢和媒体打交道,不但喜欢党的媒体、也不拒绝社会媒体,不但喜欢当地媒体、也不拒绝外地媒体,不但喜欢熟悉的媒体,也不拒绝那些故意“找茬”、“挑毛病”的媒体。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应付前者容易,如果连后者都能心悦诚服,这不仅仅是一次采访的成功,更是一次与民心民意的交流,是领导者坦然面对公众、树立执政为民形象的重要方式,其效果远比仅仅应对前者深刻得多,这样做有利于澄清事实、消除误会、解决问题、促进和谐,我们的领导者才会真正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和当家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将互联网视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温家宝总理从来不拒绝外媒记者的采访,这种自信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对待公众质疑,是当今党的领导干部日常办公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公仆意识的重要体现,在这样的意识主导下,我们的心胸会更坦荡,信心会更充足,形象会更正派,我们的事业会更发展,社会会更和谐,明天会更美好。

    感谢投稿!

     [上传时间: 2010-03-31 09:47:00]
     [信息来源: 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信息作者: 一粟]

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