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郧阳师专曾跃霞副教授做客十堰电视台“车城大讲坛”访谈栏目,与多名专家一起讨论《早教“是”与“非”》问题。节目中,有专家提出:人的智力有50%的比重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倡大力发展0至3岁的婴幼儿教育。可是,目前国内尚没有一所大学有这样的人才培养规划。
在见义勇为大学生邹壬申同学表彰座谈会上,郧阳师专副校长程明安曾说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可以不成才,但不能不成人,非常感谢邹壬申的家长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孩子。现代社会由于单亲家庭、多子女家庭、富裕家庭的增多,使得大学校园里的“问题生”也越来越多。与此直接相关的是“留守儿童”现象,在家中的孩子得不到亲情关怀,久而久之养成极端自私、仇视社会的心态,甚至一事不合就动刀子。我们看到了不少诸如“大学生弑父、父母将不肖儿告上法庭”这样让人心痛的新闻。所有这些跟当前中小学应试教育的阴影和家庭教育意识的淡漠是分不开的。显然,高校暴力事件有着其深刻的养成教育缺位的根源。
如此,刚刚离去的小学教师霍懋征被总理称为“国宝”就不难理解了。教育家霍懋征是我国高学历人才从事小学教育的先行者。恰恰是由于洞悉到“养成教育”之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决定性意义,霍懋征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她的座右铭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潜台词就是“只有不用心教的老师”。她的理论预设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可塑性的,并且拥有丰富的潜能等待开发,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帮助每一名孩子建立自信心、找到各自的特长,让每一名孩子都能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无疑是霍懋征加在自己身上的一个责任,换句话说,在她的教育下,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养成教育没有到位,自己就是失职。从古至今,我们没有见过有哪个人能够像霍老这么自信、这么有担当。她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无不得益于小学时期受到了霍老“爱的教育”,这和时下所流行的“应试教育”有着云泥之别。而霍老关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应该成为所有教育从业者当仁不让的理念,应该成为所有教育机构的“警语”,这是回答“钱学森之问”之前所必须走好的第一步:养成教育不能缺位,孩子成长首先得成人。
此间种种,折射出社会需求与高等院校教育之间的错位。社会对于高校“早教”研究的尊重,恰恰表明了养成教育的缺位,以及社会对于孩子养成教育关注之迫切。因此,高校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将大有可为。跬步千里,坐言起行,郧阳师专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无疑是紧随时代步伐所做出的良好尝试。对于师范院校来讲,专业设置上将关注重点下移并作进一步拓展,更加关注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乃至婴幼儿时期养成教育方面规律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立项,设置研究基地,直至新的专业类型诞生,将会成为高校应对市场竞争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新形势下高校特色办学的新的增长点。
感谢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