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汉江师范学院着手创办“红笔网”,2015年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从网到微,再到视频号的演变,红笔网创始人胡文江副教授影响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网评人。从汉江师范学院辐射至全国高校思政领域,“红笔网”不再仅仅作为单一表达媒介,它更象征一种执着探索、宝贵坚持、倾心投入以及不懈追求,这一切恰如一代哲人杨献珍先生倡导的“把自己的历史用红笔写到底”美好初衷。“红笔网”,不止于红笔。
历史学者王笛在《历史的微声》呼吁人们“不能当沉默的大多数,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知道自己的声音是微弱的”“无数历史的微声交汇在一起,就可以变成雄伟的交响乐。”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成长,追求进步,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真知灼见,他们的“青年声音”就是“雄伟的交响乐”。激励引导青年学生畅意表达、各抒己见成为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任务。“红笔网”首先面向青年学生,牢牢遵循“内容为王”理念,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武汉军运会、疫情防控、南水北调通水纪念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广泛深入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和网上文明传播,锻炼培养了一支赓续“红笔精神”的优秀思政工作队伍。“红笔网”为青年学生思想言论表达提供了宽广舞台,他们可以在这个言论阵地上激扬青春风采、绽放思想魅力,锻炼成为热情洋溢、思想深邃,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兼具时代感和使命感的当代优秀青年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传家宝。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红笔网”十年全力拓展了高校思政教学全新思路。作为“红笔网”孕育生长地,汉江师范学院坚持将“红笔网”阵地建设纳入党建规划,源源不断为“红笔”建设提供人、财、物和技术保障,将擦亮“红笔网”品牌写入学校党代会报告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将“红笔网”品牌建设列入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项目。而作为“红笔网”本身,十年来坚持运用网评文章助力思政课创新创造,引导骨干师生深度参与网评文章撰写、网络新媒体制作,培养打造优秀校园网评团队。透过“红笔网”十年的成功探索实践,我们看到了新时期高校思政教学完全可以从一支“红笔”开始,从一大群人开始,都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态势发展壮大,打造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最终成为高校思政特色品牌。“红笔网”成功做到了这一点,这是信心、坚持和示范的力量和智慧。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尤其对于汉江师范学院这样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地方院校来说,培养造就无数优秀青年学生更是重中之重首要任务。汉江师范学院“红笔网”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引导激励学生思考,历练成就学生思想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红笔网”激励青年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事件,主动融入自身思考,激励表达思想,有力引导学生学思践悟、学以致用、学用融合,“红笔网”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优势作用。不仅如此,“红笔网”实施“走出去,请进来”运行模式,邀请名师学者为学生作专题授课,及时为青年学生解疑释惑,鼓励学生将关注目光投向社会广阔天地,指导学生参加主题网评比赛,参加社会主题实践,学生的所学所思所得得到充分检验,带动学生完成了一次次社会教育、情怀塑造以及责任传承。可以说,青年学生在“红笔网”的助力熏陶下,身心融入了社会,知识得到了检验,心智得以成熟,思想得以碰撞,“红笔网”是青年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摇篮。
伴随5G时代的到来和AI技术的运用,主流媒体传统评论写作如何应时而变突破瓶颈突出重围,从而顺利实现“看得见,听得见的评论”转型升级,“红笔网”在这方面作出探索尝试,打通了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评论发展的全新路径。一方面,“红笔网”构建“网站+公号+视频”的多元表达阵地,从最初的网站建设,到微信公众号,再到视频号,“红笔网”创造了多元立体的表达主阵地,以便思想声音得以及时、灵活和新颖得到表达,有效拓展延伸网络评论的生存壮大空间。另一方面,“红笔网”打通“创作+刊发+比赛”的多向激励渠道,不断鼓励青年学生进行网评创作,同时及时给予指导、修改和完善,优秀作品得到发表,激励学生参与各类网评比赛,在网评比赛中得到锻炼提升。再一方面,“红笔网”创设“工作室+名师讲堂+写作课程”的多维训练模式,通过建成“名师工作室”,开办“名师讲堂”,开设《网络评论写作》选修课程,“红笔网”为青年学生提升网络素养和网评写作能力提供多维度训练模式。总的来说,“红笔网”十年,网络评论成功走进青年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红笔网”创造性延伸网络评论生长的现实路径,“红笔网”以鲜活的事实让我们相信,网络评论可以成为声音表达和思想绽放的理想选择,网络评论具有浓厚烟火气息。
十载努力勤奋书写,十年耕耘满载收获。“红笔网”十年,正面正向回答了在自媒体迅猛发展态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如何有效开展、社会舆论如何有力引导和主流网络评论队伍如何培育壮大等诸多核心问题。以“红笔精神”作为主基调,融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红笔网”实现了言论有地方表达、思想有舞台绽放、成长有平台施展、成效有窗口展示的目标方向。“红笔网”十年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做大做强主流网络舆论的理念和路径,探索创造了可宣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法和经验。“红笔网”之所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一支犀利“红笔”和一抹鲜艳“红色”,就在于以胡文江教授为代表的一大群人真心诚意把网络评论当做热爱的事业来做,十年如一日笃定坚持做好做出成绩,“红笔网”树立起示范性标杆,并且这种标杆具有清晰辨识度和普遍参与度。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红笔网”十年成为关键且重要的战略节点,对其进行再回望再总结、再擘画再提振以及再鼓劲再出发,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从“红笔网”阅见奋进之志,瞧见创新之力,可见创造之功,十年成为一个温暖开始、一番奔跑热身和一次凯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添丁(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南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