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培育共同体意识和行为,发挥多元主体合力育人功能,形成共同体育人效应。今年,是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信事业发展,创造性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张,为全球网络空间的未来擘画了美好愿景,指明了发展方向。
特别巧的是,今年也是汉江师范学院“红笔”网评阵地成立十周年,一支“红笔”扎根十堰,声动荆楚,名扬全国,始终以思政教育共同体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以平台联盟共同体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平台联盟共同体主要包括人员主体、媒介载体两大要素。人员主体方面,“红笔”网评阵地有校内外专家,由一群自觉追求马列真理的青年师生组成的“红笔”网友俱乐部“以自己手中的红笔承继革命先辈遗志,通过网评作品传播弘扬网上正能量”。
“红笔红 汉水清 郧阳美”网络作品征集活动单位主体多元,体现了校地校企校政校校合作,以此为媒打造责任共同体;面向和呼唤全国高校、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媒体人、网评爱好者、自媒体达人征稿,更是吸引了小学生参赛,十堰市五堰小学六年级8班的焦刘念提交作品,这在之前征集中未出现过。
媒介载体方面,互联网的连接性成就了其更大的影响力,“红笔”团队建有网站和公众号,“红笔网”和荆楚网、中国甘肃网、红辣椒评论、天府评论、秦楚评论等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此次“红笔红 汉水清 郧阳美”网络作品征集启事被学习强国、人民论坛网、中国台湾网、大河网、红网、南海网、西部网、三峡宜昌网等数十家媒体转发。
除此之外,签订汉江师范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校际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平台合作,双方合作发布《网络评论写作素养》叙事表达系列短视频,开展浙鄂连线主题宣讲。人以媒介为载体,加强了连接,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思政资源,原创网评,抑或课程视频资源。
以思政场景共同体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的虚拟性,决定了思政工作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依托具体场景,实现线上线下联通协同,相互建构。打造第一课堂,除了建设思政课程,落实课程思政,2023年还建成学校通识特色课程《网络评论写作素养》,6位老师组成教师团队,视频资源数十个;网站依托学习通平台、学校“红笔网”、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开展网络评论写作教学与实战。
同时,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作用,“红笔”开设名师讲堂、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等,在讲座、沙龙、辩论赛中融入思政,在社会实践各个环节中注重引导学生勤思考,勤动笔。除此之外,“红笔”团队,不仅用笔发力,更是身体力行;不仅开展活动,还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女教师毛晶玥做“卧底”,抵制校园贷;她先后写下10万字传播网络正能量的网文,拍摄制作网络安全防范视频和动画,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等媒体报道,应邀走进人民网1号演播厅接受专访;主持的青少年网络素养课题获批教育部项目、入选湖北省学生工作精品重点资助课题。思政场景共同体的拓展和丰富,为“红笔”走出校园、走出十堰,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了可能。
以融媒表达共同体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时代,融媒表达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表达思想,使受众获得更加丰富、立体的信息体验,从而尽可能争夺更多用户的“注意力”资源。同时,丰富的形式可以增强网络用户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升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而且,融媒体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参与性,更多的主体包括网络用户也可以参与到内容传播甚至创作中,实现密切而深度的互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传播效应,增强交流和理解。
“红笔红 汉水清 郧阳美”网络作品征集活动的一大亮点便是鼓励观点表达融合创新,譬如网评类,除文字评论外,鼓励作者各显其能,以音视评、漫评、曲艺评、沙画评、动漫评等表达观点。收集的作品也确实体现了表达的多元化,比如有视评《水清向北,情亲郧阳》《汉江潮涌气象新,壮美郧阳逐绿行》、曲艺评《京剧·郧颂》,还有融评、漫评等。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连接。“红笔”已绘出色彩斑斓的线条,连接了更多元的主体,更丰富的资源,更广阔的平台,更动人的场景,以思政教育共同体,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无限中精准,在跨界中包容,在开放中协同,在坚持中超越。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方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信息传播伦理研究所所长,文明实践与网络思政品牌传播中心主任)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