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明珠,秦岭腹地,库与湖,是郧阳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所在。恰如老电影《红雨》原声插曲《一库清水一库金》所唱,“水天一色,渔歌水上漂,流金淌音,宏图水描绘”,曾几何时,屈原在此写下了名篇《渔父》,孔子在此感怀“沧浪之水”。水润郧阳,北望东顾,大山深处迎来了“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一江清水滚滚东流”的美好时代。
水,是郧阳的特色,也是靓丽的名片,更是一种永不止步的情怀;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水特有的姿态。环境造人,郧阳移民身上富含水一样无私、宽容、顺应自然的宝贵品质。为支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时间的坐标回到2010年10月18日,郧县柳陂镇易家垭子村1113位村民整村搬迁到武汉经开区东荆街道,郧阳村成了武汉最年轻的村庄。从秦巴山麓到长江之畔,从一捧故乡泥土“解乡愁”到移植樱桃“卖乡愁”,从“大迁徙”到“奋斗记”,郧阳村这座中国式现代化的移民村奋斗之路,有力见证着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速度,初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良好预期。
水之于郧阳,意义远不止是“饮用洗涤”必需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围绕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三水共治”,自觉肩负起筑牢汉水上游下段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打出了“三水融合”组合拳。
十年禁渔,增殖放流,“水生态补偿”有声有色,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逐年增加,吸引“水中大熊猫”活体桃花水母、“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安家落户,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得到了加强。
管水治水,以水为邻,“护水卫士”有的放矢,早在6年前,郧阳区就成立“清漂队”,负责清理境内约170公里汉江的水面漂浮物,全区19个乡镇均成立了“南水北调守井人”志愿服务队,对区域内堵河主河段、支流、码头周边多处进行地毯式清理,打捞漂浮在河面上的枯枝、垃圾等,用实际行动感召带动群众爱水护水,确保堵河流域水环境安全。
量水而行,节水为重,“中水回用”有章有法,秉承“水美乡村、水系链条” 兴水为民理念,郧阳水美乡村及水系连通项目立足滔河水系及大峡河水系,实现11条河流80.063km里程融汇贯通,水系连通绘就水美乡村新画卷,利泽5个乡镇,流经31个村庄,受益16万人,覆盖7.6万亩耕地。更难能可贵的是,做大中水取水平台,环卫、绿化、市政及工地降尘取水优先使用中水,让“节约水资源、保障供水”意识落实落地、入心入脑。
郧山苍苍,汉水泱泱。恰如大型民族歌剧《汉水丹心》所示“一江清水既是生命之水,也是情感的血脉”,又如正在“华夏第一城池”襄阳举办的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河海大学带来的群舞《南水北调》,艺术地再现了“南水北调”工程“护一地绿水长流,保一库碧水北送”的壮丽画卷和感人故事。
非凡十年,久久为功。郧阳,滨水而生而兴,汉江过境136公里,流淌着514条河流;受水馈赠滋养,肩负着“护水”“发展”双重使命,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建设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一泓碧波三千里,润泽我国广袤北方,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达1.08亿,“大水井”郧阳心怀“国之大者”,为南水北调中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助力其成就了调水破650亿立方米的不朽功业。
守井自甘,社稷之福。郧阳40万干部群众人人争当“最美守井人”,个个都是忠诚“守井人”,众志成城,“小河清”换来“大库净”,积力而胜,自2014年12月调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10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集智而成,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将水保办、环委办、河湖长办、禁捕退捕办“四办合一”,成立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建立卫星看、监控盯、水上巡、岸上查协同发力的水质智慧监测体系,开展守好一库碧水政治监督,全力以赴让丹江口水库水质水量更持续、更稳定、更确定。
饮水思源,滴水涌泉,从“水源地”到“受水区”,从渠首到渠尾,十堰与北京正上演着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十堰与北京成立节水爱水护水志愿服务联盟、环保志愿者联盟,200支志愿护水队常年在库区清漂、巡河,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志克(中共宜城市纪委监委)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