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红笔”于汉江师范学院成功诞生。今年,湖北省重点网评阵地“红笔”正好走过了十个春秋,十年来,红笔网汇聚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网评作者,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十年“红笔”如何与时代之“新”双向奔赴,既可激发创作潜能,又可培厚文化软实力,一时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作为汉江师范学院的一张独特名片,“红笔网”自诞生以来,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平台,更为推动校园文化和网络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读者需求日益多元、传播方式迭代更新、补充网评骨干力量更为迫切。
从网到微,再到视频号的演变;从无到有,再到响彻网评界并成长为高校知名文化品牌;从小到大,再到先后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湖北省十佳基层网评阵地、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湖北高校十大移动公众平台等荣誉,无一不说明“红笔”紧跟时代潮流,善于抓风口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站在守正与创新的十字路口,“红笔”如何能够历经“互联网时代”洗礼,仍旧可以经受历史的考验?一场寻求变革、追赶潮流、弯道超车的考验亟待破题。
举办大学生网评大赛,进一步打响“红笔”知名度。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网络评论的热情,提高“红笔”网在校园内外的影响力,建议每年举办一期“汉师红笔·大学生网评大赛”。通过大赛,选拔出具有敏锐洞察力、深刻见解和优秀文字表达能力的网评人才,给予他们荣誉和奖励,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网络评论的行列中来。同时,可以利用媒体和社交平台广泛宣传大赛成果,进一步提升“红笔”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立“红笔驿站”,加强高校间交流合作。虽然“红笔网”已经与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合作,但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各大高校的互融、互通、互信。可以先在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各大高校成立“红笔驿站”,再由点及面,星星之火点燃更多网评之苗。这些驿站可以作为“红笔”的宣传窗口和联络点,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分享网评经验和成果,推动高校间在网络评论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此外,还可以借助“红笔驿站”开展联合征文、主题研讨等活动,共同推动网络评论事业的繁荣发展。
组建“红笔”支教团,培养更多网评后备力量。党的二十大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更加突出了科教兴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红笔”可以依托汉江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团队组建“红笔”支教团,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到乡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支教团队不仅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关怀,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发挥“红笔网”在教育领域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丰富网评内涵。在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为吸引更多读者和网友的关注,建议“红笔网”不断创新内容形式,丰富网评内涵。可以引入更多热点话题和时事评论,邀请专家学者、网络大V撰写专栏文章,提高评论的权威性和深度。坚持开办“红笔名师讲堂”,并适时精选讲评内容,开启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线上直播,吸引更多省内外网评爱好者参与到“名师讲堂”中来。同时,也可以尝试采用短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网评内容,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网站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议“红笔”继续加强团队建设,提高编辑和评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可以定期举办培训活动,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及时回应读者和网友的反馈和建议,为网友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红笔”作为汉江师范学院的文化品牌,在推动校园文化和网络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红笔”能够继续秉承“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服务模式,为更多读者和网友提供优质的网评内容。未来已来,“红笔”可期,愿下一个十年,“红笔”的队伍更大、声音更响、评论更“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程(竹山县纪委监委)
责编:丁玥